【大紀元2016年0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蘇花改工程處在宜蘭縣南澳鄉挖到漢本遺址,出土文物豐富,考古界掀起保護聲浪,致使通車進度和文化資產能否並存,爭議不斷。1月31宜蘭縣政府文資委員會審議後,認為漢本遺址具有文資價值,預估3月完成程序後指定為縣定遺址。
漢本遺址因為蘇花改工程影響,而進行搶救考古發掘。經過發掘,發現漢本遺址罕見於台灣,發掘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史語所劉益昌研究員認為其重要性比較國定遺址「卑南遺址、十三行遺址」亳不遜色。
劉益昌表示,漢本遺址在和平溪北岸,位於宜蘭縣境,遺址聚落南北長650公尺,東西寬265至200公尺,遺址文化層出土的遺物,豐富性在台灣相當罕見,保存大量的陶器、石器。 遺址有3時期的文化層,第一層年代距今約1600年至1000年,第2層距今2000年至1600年,第3層依埋藏狀態,推估距今2400年至2000年,各文化層內涵豐富,絕對有國定遺址的價值。
劉益昌更提及:漢本遺址之重要性不但在於出土遺跡現象以及遺物,同時已知的研究成果說明漢本遺址對於台灣早期歷史書寫、高溫技術發展、人群文化構成均具有重要關鍵位置,得以解釋台灣人類活動史的關鍵缺環。
然而這麼重要的考古遺址,自2012年發現至今,遲遲未獲官方指定為重要遺址,不具任何文資身份,就連「列冊遺址」都不是,無法受到《遺址監管保護辦法》的保障,甚至遭交通單位、花蓮縣長指責為延宕工程的原因。
「文化資產是可以與工程並存!」劉益昌認為,蘇花改可以讓橋墩先行,不危害整個路線的通行,其他周邊再做檢討,橋墩可彩繪出土遺址的陶器花紋。 蘇花改工程處長邵厚潔表示,在通車時間未改的情況下,尊重文化機關權責。
宜蘭縣文化局長林秋芳表示,預計3月初會完成法定程序,漢本遺址指定為縣定遺址,指定後蘇花改工程不受影響,但會讓遺址保存、維護管理更完善。劉益昌表示,指定為縣定遺址後,下一步希望漢本遺址指定為國定遺址。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