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betway必威 - App Store

下筆有神助 文章自天成

——王勃千古絕唱背後的修煉基礎
作者:施宣德

王勃一生短暫,卻給後人留下了「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845
【字號】    
   標籤: tags: , ,

王勃,唐初詩人。生於650年,卒於676年;王勃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唐初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無論在詩歌還是駢文上都有顯著的文學成就。代表作品為《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王勃幼年時即才華早露,未成年時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讚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後被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後因戲作《檄英王雞》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於(676年)在看望父親返途中,不幸溺水而死,得年27歲。

王勃一生短暫,卻給後人留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而王勃一生也正像天邊的落霞一樣燦爛卻短暫,最終消失在水天一色之中,只有那千古絕唱像絢麗的餘輝永遠塗抹在後人心頭!

縱觀王勃一生,可以看到他除了受儒家思想影響。在他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也接受了道家易學的薰陶。幼年得於祖父王通「著天下之時,效天下之動」的學說,並將其發揮為「注《周易》,窮乎晉卦」。

尤其是他在十一、二歲時旅居長安,求教於《黃帝八十一難經》直系傳人曹夫子的教導,學習《周易章句》。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王勃形成了「竊稟宇宙獨用之心,受天地不平之氣。雖弱植一介,窮途千里,未嘗下情於公侯,屈色於流俗,凜然以金石自匹」(《春思賦並序》) 的道家心態與純任自然、耿介獨立的人格精神。

在求教於曹夫子時,王勃對仙道修煉的嚮往也逐漸形成。在王勃的詩詞創作中可以尋覓到他對仙界的追求,直至親身嘗試修煉的一些蹤跡。

他在《懷仙》一詩中寫道:「鶴芩有奇徑,麟洲富仙家。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常希披塵網,渺然登雲車。鸞情極霄漢,鳳想疲煙霞。」詩意是:詩人嚮往常有仙人居住的麟洲。說那裡林屋中有白芝紫泉,玄岩上長滿紅花。希望自己能衝破世俗名利的束縛,像仙人一樣駕著雲車遊歷仙界。

在《忽夢遊仙》一詩中,抑或可以理解為此時詩人已有一段時間的修煉過程。「翕而登霞首,依然躡雲背。電策驅龍光,煙途儼鸞態。乘月披金帔,連星解瓊佩。浮識俄易歸,真游邈難在。流俗非我鄉,何當釋俗味。」王勃在詩中描述了自己夢中遊歷仙界的奇幻經歷——登上雲端,站在雲背上;並且以電為馬鞭驅策光龍,像鸞鳳一樣在雲裡飛翔。而天上的星星此時就像身上佩戴的玉佩。能駕馭光龍,說明詩人可能已經有了一定時間的修煉過程。此時詩人很清醒的知道人世間並不是自己真正的家園,並問自己如何衝破世俗重返生命真正的家園!

詩人對自己不能得道而滿懷嘆息!「仆生二十祀,有志十數年。下策圖富貴,上策懷神仙。」(《述懷擬古詩》);「而二志竟不遂,可勝嘆哉!」(《韻語陽秋》)即成仙得道的願望沒有實現,王勃謂之乃人生之大憾!

也許正因為王勃有了若干年修煉的基礎,才有了在二十七歲那年寫下千古絕唱的《滕王閣序》。令在一觀旁讀他詩句的閻公不得不驚呼「此子下筆如有神助」!從中再一次佐證修煉人的智慧超乎常人;修煉人的智慧來自於高層生命的加持。縱觀古今歷史,能在人類歷史上留下聖名的人物大多受到過佛道思想的薰陶;而修煉得道也成為大多數歷史名人的終極夢想和心靈歸宿。@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盛世大唐,如日初升,萬國來朝,人皆嚮往。千古帝王,謀臣良將,風雲縱橫的故事看多了也許使人目眩。今天,我們就做一位普通的長安市民,去大唐CBD:長安城內的西市遊覽一番,體驗這國際大都市的別樣風情。
  • 有一位評論家曾經指出:「言簡意賅的語言,能夠使人牢牢緊記;冗長的文字,卻很難在記憶中長存。所以,我們一定「不要把時間、才力和勞動,浪費在空洞、多餘的語言上。」
  • 自漢武帝始,儒家思想和外儒內道讖緯學說流行於兩漢。通經、仁孝為兩漢取士之據。靈帝、獻帝逢漢末壞滅之時,社會道德日下,腐儒俗道充斥。「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描述當時之世為士少才、為子不孝、為官不清、為將不勇之風氣。曹操三發求賢令,不拘品行,唯才是舉,得天下英豪以道御之。
  • 唐代詩人王勃曾寫過一篇散文《三國論》,其中相當簡練地概括了孫權身為帝王「舉賢任能」的特質和其一生中取得的重要功績:他繼承父兄的事業,委周瑜、魯肅以重任。因為周泰的傷勢而哭泣,為呂蒙的病情祈禱上天,愛惜朱桓的才能而不加罪於他,聽取張昭的諫言而屢屢拜訪。(正因為他如此愛惜人才),所以吳國的邊境能南到交趾(今越南北部),趕走了五嶺的士兵;東到海隅,擁有了百越的百姓。地方擴大到五千里,士兵擁有數十萬。孫權不愧是神武雄才、命世之英。
  • 當代文明的理論基礎是科學,技術是對這種科學理論的運用,對科學理論知道的越多,技術的發明也就越多,於是產生了各種各樣可以做不同事情的機器和物質工具,隨著時間的演進,這些機器和工具製造得越來越精細、越來越五花八門。
  • 科考取士在中國由來已久。承襲千年的科舉考試中,古人所面對的可以說只有一種題目:作文。在這一隅天地間,他們又是如何以一支筆、一縷才思,揮灑為國為民的仁人志氣,綿延神傳文明的千年輝煌?
  • 作為中國神傳文化鼎盛期的唐代,其繁榮文化就世界而言,可稱得上無與倫比。
  • 唐朝(618—907)是世界公認中國最強盛時代。一朝天子一朝臣,開明國策下,萬邦來朝;日漸強盛國力下,萬象更新,在文化、經濟、國事、外交等方面皆鑄輝煌成就;對外來思想文化兼容並包之態度和海納百川之胸懷,對社會生活、文化等都產生巨大影響,包括服飾、遊藝、文學、詩歌、繪畫、飲食、音樂及舞蹈等。
  • 《禮記.月令篇》記載白露節氣物候為:「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是白露時節的三個物候。鴻、雁自北南飛;燕鳥由南北返;眾鳥開始備藏過冬食物,羞就是珍羞、美食。
  • 秋天到了,您在做甚麼?還在懷戀夏夜星空下的篝火晚會,還是在天氣漸涼的傍晚獨自「貼秋膘」?一年四時,天地自有四時好景予人。秋天可以清淡高遠,也可以紅黃紫綠,喜悅芬芳。翰墨瀟灑的名士詠之愛之,您也莫辜負了這秋景宜人。秋意漸濃,喚上親朋好友,去品賞那秋色萬般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