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百 富 娱乐 - App Store

獨學術 (三):多讀幾本書

作者:白取春彥 譯者:張富玲, 戴偉傑
font print 人氣: 367
【字號】    
   標籤: tags: , ,

 

 書讀得愈多,腦袋愈清楚

從前的日本人看書時習慣出聲把文章念出來,習慣朗讀。默讀變成常態,其實是近幾十年的事情。直到現在,還有一些老人看文章時不讀出聲就無法理解。

按從前音讀的習慣,無法快速閱讀。當然,也不是書讀得快就是好。

如果讀得快卻無法理解文意,便一點意義也沒有。

一直到昭和中期,大家還在提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一本書多讀幾遍,自然能領會書意。然而這種神奇的事才不會發生。書不是多讀幾遍就能看懂的。

不過,現在看不懂的書,並不代表以後也無法看懂。有時因為讀了別本書,先前讀不懂的書突然可以理解了。因此,為了能夠多讀幾本書,迅速看完現在手上的書是很重要的事。

學速讀法只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話雖如此,這並不是指一定得先把速讀法學起來。其實書讀多了,看書的速度自然會變快。多閱讀其實才是速讀最大的訣竅。與達到那階段所需要的時間比起來,學速讀法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要多得多。

二百五十頁左右的書能在一、兩個小時讀完,閱讀速度就算快。如果是小範圍的速讀,要大致理解兩個對開頁面的內容,則只需幾秒鐘時間;這種速讀是為了用來應付在書店決定該買哪本書。

閱讀速度快的人,也不是每一種書都能迅速讀完。根據各書內容和寫法的不同,閱讀速度可能會因此大幅改變。如果是結構單純、內容不至太過艱深的書,或許可以讀得很快;若是內容艱深、需要仔細推敲才能讀懂的書,自然就得精讀才能充分理解。

無論閱讀速度是快是慢,目的都是為了正確理解。倘若閱讀速度快卻無法充分理解書中意涵,那就失去意義了。

多讀幾本書的效果

 對於書本內容的理解,心理狀態影響很大。在情緒激動、著急的時候看書,無法充分領悟書中的內容。當處在心情輕鬆、時間充裕的狀態下閱讀,則有利於理解速度的提升。

因此,在忙完一天工作的夜晚或於假日看書,應該是最適宜的做法。而在睡前一、兩個小時閱讀,會比在早上或白天更有利於記憶。但常態性的飲酒往往剝奪了這樣的機會。

書讀得愈多,自我見識也會逐漸增長。不僅如此,附帶的好處是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速度也會加快。

閱讀有助於字彙量的增加,由於在書本中學到了各種理論和論述的形式,也會提高面對實際狀況時對事物機制和結構的洞察力。同時,這也關係到狀況發生時不會被搞得暈頭轉向,能做出冷靜的判斷。

再者,閱讀也可以培養文字表達能力。職業寫手之所以擅長於文字表達,也是經過大量閱讀訓練而來。他們的書房堆滿了書可不只是因為單純喜歡看書而已。

沒有必要為了多讀書去安排一段完整的時間,趁空閒時間每次讀個幾頁就行了。為了時間管理而傷腦筋是愚蠢的事。有句諺語「知難行易(百思不如一試)」,就是指凡事立即起而行才是上策。

─ ─摘自:《獨學術》麥田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