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李東陽〈寄彭民望〉詩賞析

作者:唐蓮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明)李東陽〈寄彭民望〉
斫地哀歌興未闌,歸來長鋏尚須彈。
秋風布褐衣猶短,夜雨江湖夢亦寒。
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閱盡見交難。
長安旅食淹留地,慚愧先生苜蓿盤!

【作者簡介】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湖南茶陵人。明代英宗天順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他認為詩既要有台閣氣,也要有山林氣,欲以雄渾之體改變當時台閣體委靡之習,提倡出入宋元,溯源唐代。以他為首的茶陵派詩人,講究真趣韻味,格律森嚴。著有《懷麓堂集》。

【註釋】
彭民望:彭澤,字民望、攸人。景泰舉人,官應天通判。以詩名。著有《老葵集》。

「歸來」句:《戰國策•齊策》記載:馮諼投奔孟嘗君,孟嘗君安置他在下等門客中。馮諼彈鋏(劍柄)歌云:「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滿足了他。他又歌:「…出無車」、「無以為家」,孟嘗君一一為他置辦。後來,馮諼為孟嘗君屢出奇計,脫危解難。

苜蓿盤:唐代的薛令之,官職為左庶子,俸祿微薄,遂作詩云:「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見《唐摭言》。後世多用此典,指小官員清貧的生活。

【簡析】
詩人寫這首詩時,他的朋友彭民望,已經回湖南老家去了,但彭民望拔劍砍地、昂首高歌的那種卓爾不群的英姿,仍然浮現在他眼前。他感嘆,如此一位傑出英才,卻難免潦倒窮愁、寄人籬下,如馮諼一樣,彈鋏悲歌,但不如馮諼幸運,這世上沒有孟嘗君那樣的賢明之人賞識他。遙望南天,他想到,秋風蕭瑟,彭民望一定是布衣短褐,落落無偶;在夜雨中,夢裡回想當年飄泊江湖之事,定然猶帶寒意。洞庭葉落,繁華消歇,轉眼又將歲暮,不由人不引起陣陣愁思,而人也和時節一樣,歷盡了世情冷暖,知心朋友,寥寥無幾。物傷同類,李夢陽不禁又想到,彭民望的遭際,也許正是自己異日的下場,可惜自己為衣食計,滯留京師,難以抽身,小官微薄的俸祿與低卑的身分,無法對彭民望支助援引。更何況當年十分清苦的你,還很熱情的款待了我啊!世態炎涼,知交難得。朋友之間,本應該互相關切!

詩注意景語與情語的交替,通過用典及環境的烘托,自然誠摯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起句(斫地哀歌興未闌)平地拔起,氣勢磅礡,化用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的詩句,把彭民望的魄力、才氣及英雄失路的悲壯點染無遺。中間的兩聯,即3、4句和5、6句,對仗極工穩,是傳頌的名句。據《麓堂詩話》記載:彭民望起初對李東陽的詩,未深作讚許,但得讀此詩後,潸然淚下,為之悲歌數十遍而不休。對其詩,極為折服。

世態炎涼,知交難得。朋友之間,確實應該互相關切!@*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細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裊裊的柳絲,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為誰綠」三字陡然一轉,以樂景反襯哀慟,一是說江山換了主人,二是說沒有遊人,無限傷心,無限淒涼,大有使人肝腸寸斷的筆力。
  • 這首詩,錄自《霍山志》。據《霍山志》記載:廣勝寺內,有清代刻鏤的這首詩的詩碑。廣勝寺在山西省南部霍山山脈的南麓,建於東漢建和元年(147年),是我國著名的佛寺。
  • 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繫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藉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體現著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 王梵志是唐初的詩僧。他的詩集失傳很久。一直到清朝末年,敦煌莫高窟的石室被發現,才使他的詩集重見天日。他的詩或宣傳儒家的倫理道德,或表現佛家的因果思想,或描摹世態人情。
  • 從表面上看,這四句詩互不相干,但一和李、房二人的關係,聯繫起來品味,就會體會到李世民對房玄齡的倚重和感謝,也就是一位君王對下屬、對識分子的真誠感人的態度。
  • 西施
    西施是春秋時代的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後來,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戰敗後,困於會稽,派大夫文種將寶器、美女(西施便是這批美女中的一位)賄通吳太宰伯嚭,准許越國求和。
  • 王冕是元代後期的大隱士。他是個寒門才子,自幼苦學而成通儒。但屢試進士不第,遂焚所為文,漫遊吳越。後見天下將亂,便與老母、妻子,隱居會稽之九里山,他的詩、畫,書法、篆刻都很好。
  •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名沙漠垂。
  • 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個畫家和音樂家。在繪畫、音樂和書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他的詩歌則古、律、絕句,眾體兼長。他的古詩往往從大處落墨;近體詩也不求辭藻華美,淡淡數筆,卻形象生動,意味深長。他的作品,多是寫山川壯麗、邊塞風光以及田園詩,著重於表現大自然的幽靜與恬適。
  • 魏徵所處的時代,宮體詩有著極大的勢力,而他的〈述懷〉等詩,都是屬於宮體詩。但是魏徵的宮體詩與別人寫的宮體詩,情調迥異。魏徵以雄健的筆力,抒發了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而願獻出自己的一切,突破了浮靡的詩風,表現了格調高昂的清正之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