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老師不用數到3的秘密 (六)

做家事 能讓孩子體驗責任與成就感
font print 人氣: 281
【字號】    
   標籤: tags: ,

作者: 麗莎.霍娃,瓊安.萊絲
譯者:莊绣雲

幼稚園教室裡有些工作會分配給學生灌溉花木、路隊長、幫忙做行事曆和收集紙張,因為工作給孩子機會承擔教室裡的某些責任和個人任務,避免讓學生產生老師會為他們做每件事情的期待。

在家裡,除了遊戲結束應該整理玩具,或著色完之後應該收拾蠟筆之外,也得分擔一些工作,表示他對家裡面有貢獻,而且也是重要的成員。幫忙工作給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的觀念,以及了解屬於群體─ ─家庭、教室或工作場所,表示得付出一些貢獻而非完全接受,同時也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貢獻是值得的。

當你指派二到八歲的孩子做家事時應該記住:

• 這項工作應該是重要而且有意義的,讓孩子了解他對家庭的貢獻,而不只是在填補時間罷了,當然分配孩子工作必須考量孩子的能力。他可能把看見你所做的工作視為有價值的—把信箱的信拿進來、拿出洗碗機裡面的碗、清掉家具上的灰塵,甚至是將要洗的衣服分類。

• 不應該盤旋在孩子身邊或不停地指正他的工作,教導孩子該怎麼做那項工作,讓他練習到能自己做為止,然後就放手讓他做。不要一直跟在他後面糾正他的「錯誤」,讓他好好做工作,體驗工作完成後的驕傲和成就感。如果你需要重新教導該項工作的某方面,應該用有幫助且尊重他的方法去做。記住,今天慢慢開始做的事情假以時日就會變成固定作息。

此外,孩子對於把自己照顧好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自己穿衣服、自己擦拭嘴巴、把自己的垃圾放進垃圾桶。許多幼稚園老師拒絕幫孩子做任何他能夠自己做的事情。

夏威夷的潔洛克絲老師說:「我不會彎下腰來拾起掉在地上的鉛筆,他們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就儘量讓他們去做,如果需要的話就規劃多一點時間。儘管要他們自己去做那件事可能得花更多時間,但是也不要為孩子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那只會阻礙他們進步。」

幼教老師的小叮嚀

適合二至八歲孩子的工作

‧用兒童尺寸的掃把掃前院或地板。
‧整理乾淨的襪子。
‧灌溉花木。
‧把洗好的乾淨衣服放進櫥櫃。
‧幫忙收拾雜物。
‧拔除院子裡的雜草。
‧用兒童尺寸的耙子把葉子耙攏。
‧整理床鋪。
‧幫忙餵寵物。
‧把乾淨的湯匙、叉子放進銀製品專用櫥櫃。
‧幫忙拿報紙或信件(在父母的監視下)。
‧用羽毛撣掃除或乾抹布擦拭家具。
‧把打不破的碗盤放進洗碗機,或把裡面的東西拿出來。
‧擺餐具(會打破的碗盤應該由父母放到桌子上)。

─ ─摘自:《幼教老師不用數到3的秘密》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好的幼教老師絕對不會走到一群正在做美勞作品的孩子那兒,說:「把東西收拾乾淨,好嗎?午餐時間到了。」但許多父母都可能這麼做......
  • 教養幼兒,如何做到輕鬆、從容不迫地呢?......
  • 在打掃時間,盡量保持好玩的氣氛。下指示前不要忘了養成彼此看著對方眼睛的習慣。你可以輕輕碰一下孩子的肩膀來引導他......
  • 營造孩子樂於親近的家,讓他盡情揮灑多元創意。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