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1月02日訊】(中央社台北2日電)「低頭族」成為行動上網的新興社會現象,脊椎側彎的人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一名14歲的女孩找中醫師治療,透過推拿加上針灸等綜合療法,脊椎側彎從31度變成18度。
雖然醫學界尚未找到青年特發性脊椎側彎的成因,但一般認為不良姿勢和生活習慣是誘發的主因。香港中醫藥文化學院院長林松說,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對脖子造成壓力,影響脊椎健康。
一名14歲少女日前確診罹患青年特發性脊椎側彎,接受為期2個月的推拿加針灸綜合療法,加上每日復健,情況明顯改善,脊椎從31度側彎、呈S形,治療後側彎減少至18度,只需要定期回診觀察。
治療脊椎側彎的傳統方法,是按彎曲嚴重程度在背部裝上矯正器或手術。脊椎側彎超過45度就屬於嚴重,通常會透過手術矯正。前述2種方法只能防止脊椎彎曲惡化,不能完全根治或使腰桿挺直。
林松參照古代傳統醫學理論及超過30年的臨床經驗發展出一套綜合療法,結合按摩、針灸和22套動作,目的是讓緊張的肌肉得以放鬆、促進血液循環,以及重新調整移位的骨頭。
林松說,療程為期3個月,2006年以來已有100名10到16歲的脊椎側彎患者接受療治,其中8成以上的人情況獲得顯著改善,大部分人的脊椎已矯正至少3到5度。
目前全球有2%至3%的10歲到16歲兒童及青少年患有青年特發性脊椎側彎。研究指出,病患中女孩人數比男孩多1倍。林松說,如果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仍沒有找到正確療法,病情短時間可能惡化,脊椎每月將會彎曲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