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溺死鬼到大富翁 善惡一念間 命運兩重天

作者:史鑑
font print 人氣: 3291
【字號】    
   標籤: tags: ,

光緒年間,有一個江蘇人某甲,在上海租界某洋貨商行從商,主人欣賞他的誠實,對他很信任。某年端午節前夕,主人派某甲帶著小皮囊去南市收款。某甲從早上到中午,收得銀洋一千八百餘元。

某甲又飢又渴,但又惦記著要趕緊回去,匆匆在十六鋪茶樓喝點茶就回商行了。回到商行,某甲驚呆了,皮囊居然沒有帶回來,倉促間又想不起來怎麼丟的。主人懷疑他私吞,厲聲斥責,並且說如果不立刻歸還銀洋,一定讓某甲吃官司。某甲百口莫辯,只有放聲大哭。

有浦東人某乙,也在租界從商,當時某乙正處在失意落拓之時,正打算渡過黃浦江回鄉。那時某甲匆匆離開十六鋪茶樓後,某乙也來到十六鋪茶樓,登樓飲茶,邊等船邊悵惘不已。某乙瞥見有小皮囊遺留在桌上,打開一看竟然是巨款。

某乙又驚又喜,隨即又想到:「如此巨款,我如果取走,不僅可以助我脫離貧困,還能半生溫飽有餘。但物各有主,別人如果因為遺失這些錢而喪失名譽,甚至失去性命,我怎能心安理得!人是貧是富是命中注定。我今天既然撿到了失物,就要盡到自己職責,坐在這裡等失主前來,把錢還給他才行。」

當時已經正午,喝茶的客人稀稀落落,只有八九個人。某乙仔細打量客人的神色,沒有一個像失主。某乙飢腸轆轆卻寸步不離,目光炯炯地盯著人群,卻一無所得。

某乙一直等到傍晚,夕照橫江,疏燈點水,樓中茶客盡作鳥獸散,才見某甲面色淒白,跟著兩人倉皇趕來。原來主人怕某甲潛逃,不准某甲出門,某甲費了很多唇舌,主人才叫人陪同某甲出來尋找。

某乙觀察了一會兒,斷定他們真的是失主,就笑著迎向他們,說:「你們掉了錢囊嗎?我等你們很久了。」說罷拿出皮囊給他們看。此時,某甲真是感激涕零,不知該怎麼感謝某乙,只是不斷地說:「沒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

他們互報姓名,某甲要以失款的五分之一酬謝某乙,某乙不要;某甲改為十分之一,某乙還是不要;某甲改為百分之一,某乙嚴詞拒絕。某甲於是說:「那我請您喝酒好嗎?」某乙仍然堅決推辭。某甲於是說:「明天早晨小弟在某某處略備菲酌,恭請仁兄大駕光臨,不見不散。」說完,三人逕自走了。

第二天早晨,某乙居然來了。某甲正要敬酒道謝,某乙卻搶先道謝說:「多虧您昨天丟了銀洋,讓我撿回一條命!我昨天原定在午後一點搭船渡過黃浦江,如今驚聞那艘船在中流遇急浪傾覆,船中23人全都淹死了!」

某乙的一樁善舉挽救了兩條人命,眾人聽了都嘖嘖稱奇,紛紛舉杯向某甲、某乙道賀。某甲的主人認為某乙擁有商人最可貴的品質──誠信,於是挽留某乙商談,請某乙主管帳簿。

主人與某乙非常投緣,幾個月後就招某乙為女婿。某乙得到貴人相助,從此致力商業,後竟擁資數十萬成為富翁。

關於命運,古人既講「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又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為什麼古人認為人的命運既不可改變,又可以改變呢?因為古人講因果報應,認為人的命運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命運的必然規律當然既是人不可違抗的,又是人可以認識和順應的。

某乙當時如果從私慾出發,想捲走巨款來改變命運,能不能改變命運?看似能卻不能,因為某乙必然會按時上船,根本想不到淹死的命運正在等著自己。而某乙的善念一動,儘管失去了唾手可得的巨款,卻順應了善有善報的規律,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從溺死鬼到大富翁,關鍵時刻的善惡一念,對自己命運的影響竟有著天壤之別。@*#

事據《清稗類鈔》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余心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能一心向善,遵循天理,濟人利人,才會有好的機遇和前程。天地神明鑑察,絲毫不爽。境由心造,境隨心轉,人的命運與禍福,都是取決於自己心念行為的結果,因為天道對於善惡的果報,必定是如影隨形!
  • 人生在世,壽夭貪富,雖說命中注定,但也可以靠行善積德來改運。所以說,心為一身之主,心善則命善,心惡則命惡,欲知吉凶禍福,但問自心便知。
  • 有一天,這個衙役在門口,忽然看見被他誤刺而死的那位出外人,他立即把門關起來,躲在門後偷看....
  •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巨響,下起了傾盆大雨。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止。和尚著急四望,所幸看到不遠處有一座莊園,只好拔起腳步去求宿一晚,避避風雨。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