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綜合報導)在「勞動週」到來之際,紐約市消費局公布了一年以來對全市職業介紹所的調查結果。
根據報告,消費局查出了400個違規案件,並將職業介紹所的77,000美元非法收入退給了269個求職者。為保護求職者免受仲介剝削,實現市長白思豪定下的「減少紐約市不平等現象」的目標,消費局出台了多語種的「求職者權利法案」(Job Hunters Bill of Rights)。
消費局局長茱莉·曼寧(Julie Menin)說:「在職業仲介領域,有很多不良業者,他們剝削低收入者或移民等最弱勢群體中的求職者。」
多管齊下整頓行動
從去年夏天開始,消費局制訂了檢查原則與方法,針對所有擁有執照的和沒有執照的仲介,進行了225個調查,查出了400個違規案例。職業介紹所的違規操作包括:非法收取費用;向求職的人許諾不存在,或沒有最低工資保證的工作;有種族歧視問題,以及沒有保存法律要求的工作記錄等。消費局還特別針對那些以前有人投訴過的仲介進行了調查,審查他們對投訴的處理情況以及執照是否更新。此外,消費局還對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和客戶雙方進行了培訓。
沒有執照者 「民舉官必糾」
去年消費局收到了632起投訴。投訴對象一般都是沒有執照的職業仲介所。他們許諾好工作,亂收費,而且從來不退款。這些仲介在一個臨時地點營業一段時間,然後就搬家,換一個新名字繼續騙人。消費局在過去的一年中給被查處的職業介紹所開具了63萬美元的罰單,並讓他們建立給客戶退款的機制。消費局歡迎求職者舉報這些不良仲介,並承諾不查看舉報人的移民身份。對於這些沒有執照的仲介所,消費局的態度是:「民舉官必糾」。
有執照者定期檢查
針對有營業執照的合法從業機構,消費局也進行了檢查,並發現其中60家有不合規行為,罰款6萬美元。在檢查後,消費局今年5月給93家符合條件的仲介頒發了許可證。到目前為止,紐約市共有337家合法的職業仲介所。
教育仲介及求職人員
消費局和位於皇后區傑克遜高地的「新移民社區權利」組織(New Immigrant Community Empowerment,簡稱NICE)合作,製作了多語種的「求職者權利法規」小冊子。一方面消費局勒令那些被投訴的仲介必須在店內張貼這個法規,另一方面消費局將到各個社區去分發小冊子。這個權利法規有簡體中文和正體中文兩種版本。
消費局還將舉辦多語種的仲介培訓班,教育職業仲介機構使用統一的登記表、返款表、合同書、工作條件聲明書和求職者對職工的權利獲知聲明,並發放消費局檢查內容明細等文件。這些文件在消費局的網頁上都可找到,其中也有中文版本。
此外,消費局還聯繫到了十幾家出租臨時店鋪的公司,鼓勵他們在出租辦公室前要查看房客的營業執照。
紐約州總檢察長史樹德和眾多參眾議員、移民組織等都對市消費局的舉措表示歡迎,他們表示會和消費局密切配合,打擊求職市場上的欺詐和其他違法行為。
責任編輯: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