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文創園區暑期強檔 西藏千年文化唐卡展

黃玉燕台中
font print 人氣: 14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帶神秘宗教色彩的西藏繪畫藝術跨海來台,14日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出《唐卡藝術精品展》,30幅經典唐卡作品出自當今日喀地區,14位著名唐卡藝術傳人之手;現場同時播放唐卡製作影片,透過動態記錄,讓觀者更深入了解唐卡藝術,及繪畫所需的礦物材料、畫筆也陳列會場,民眾能更完整體會唐卡藝術之美。

第二屆文化遺產交流,以西藏文物「唐卡」精品為主題,所謂「唐卡」,是藏文的音譯,意思為捲軸畫,是藏文化中將各種圖案描繪或製作在錦緞、布帛和紙張上的藝術門類;因易於攜帶的唐卡隨著宗教弘揚,成為西藏遊牧民族繪畫藝術的代表,已有上千年歷史,堪稱為西藏文化的百科全書。

文化部文資局副局長張仁吉說,台灣民眾對藏傳文化頗為景仰,此次展覽會能為藝術界帶來風潮,感謝每年在台中有機會看見各地不同風情,親近各地中華文化。

唐卡大都以棉麻布為底,將其繃在木框上,塗刷膠灰漿打磨平滑後,用工筆重彩繪製而成,繪畫的材料常用天然礦物原料,色澤鮮豔、經久不退。唐卡表現方式眾多,包括金唐、赤唐、黑唐等,其中黑唐卡以黑色為底,純金色勾勒尤為壯觀,本次展覽可一次飽覽各類唐卡。

此次《唐卡藝術精品展》30幅作品,由當今日喀地區的14位著名唐卡藝術傳人所作,西藏繪畫藝術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宗教題材甚多,本次展出共有四大類別。展出至9月10日。

責任編輯: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 欣賞漢普頓宮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於那融合美麗、端莊、高貴、內斂與莊重的畫作之餘,可能會以為這些畫作來自一位18世紀中後期的藝術家。然而,這些肖像畫卻是在更早一個世紀之前由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創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國畫家,公認是英國最傑出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 很多人會在一月份做年度計劃。每年我都會擬定兩個大的創新方案,我會按季節規劃:春夏兩季照料我的果菜園;秋冬兩季學習一項藝術或手藝,今年是學女裝裁縫。
  • 被稱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皮影戲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將中國瀕臨式微的傳統皮影戲在美國發揚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宮演出。然而在她彌留之際,紅門劇社的風光已不如從前,她沒有後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戲遺產何去何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