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7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中壢天晟醫院急診醫學科黃紀倫主任表示:高溫熱暈了不少人,醫院出現了數例熱衰竭病患。熱衰竭是常見的熱疾病,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在高氣溫或強熱輻射環境下,由於熱引起周邊血管擴張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環血量減少,引起顱內暫時性供血不足而發生昏厥的疾病。亦稱熱暈厥或熱虛脫。一般病徵先有頭暈、頭痛、心悸、噁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體溫正常或略高、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繼以暈厥,通常昏厥片刻即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環衰竭。
炎熱的天氣,身體大量喪失水分和鹽分,會使腿部及身體的肌肉抽搐,全身無力,患者如有反胃、腹瀉及嘔吐,會失去更多體液,使情況惡化,呈現因高溫所導致體溫調節失調及休克的狀態。
發生熱衰竭應將患者移置於陰涼處,最好是室內,中暑可能突然發生,體溫升到攝氏四十度,皮膚發燙甚至乾燥,病情惡化時更會精神混亂,逐漸不省人事。搶救要迅速,如不及時治療,患者即會死亡,嬰兒及老人尤其危險。
降溫方法可以脫去患者一些衣物,用濕毛巾抹身等,但小心別讓病患失溫了。若患者清醒,可以給他飲一些冰冷的開水,趕快送醫,過程中可將患者平躺,墊高雙腳,如清醒沒嘔吐,每15分鐘給患者喝淡鹽水一杯,共喝兩杯。注意別給昏倒的患者灌飲任何東西,以免嗆倒患者造成吸入性肺炎。
黃紀倫提醒,運動前最少要喝二杯白開水,遇到不適時,應及早停下來休息;夏天運動時別忘遮陽並穿著輕便、淺色易散熱的衣服。天熱時記得多喝水。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的果汁及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