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宣言》,被林肯總統稱為美國歷史上最高尚正式文獻,完美展現了美國人的立國理念、立國精神,更傳遞著人類的普世價值、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自由的向往與對天賦人權、人間正義的堅信及為之奮鬥的勇氣。
「我們認定以下真理不言而喻:眾生因創世主創造而人人平等;創世主亦賦予其不可被剝奪的權力,這些權力包括生命存在、自由及追求幸福。」
-- 《美國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英屬殖民地的十三個州議會代表通過《獨立宣言》,莊嚴聲明脫離英國,成立美利堅合眾國。這份貫穿美國歷史主線、對人類歷史及現今影響深遠的宣言卻來之不易。
未來何去何從
一七七六年夏天,不安、甚至恐懼籠罩著英屬殖民地的十三個州。各州代表們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第二次召開議會,討論是否脫離英國而獨立。那時,代表們已明晰民眾的選擇:不惜付出生命代價抵制英國不公正的法律、強征的高額賦稅、各種無理關稅,要尊嚴、要自由。一年多前,多數由農民組成的大陸軍就已經與英國的正規軍兵戎相見。馬塞諸塞州議會代表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第二任總統)描述他在戰場上看到那些純樸的年輕農民,雖毫無軍事訓練和作戰經驗,但擁有堅定信念,臉上洋溢著的光芒,如「從教堂窗戶射進來的陽光般明亮。」
代表們亦十分清楚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及政府的選擇:堅決鎮壓反抗。代表們於1775年、1776年兩次致信英王,都表示無意脫離英國的保護,而是尋求解決衝突的辦法。英王沒有理會第一次陳情,對殖民地民眾的反抗採取報復行動,實施全面貿易封鎖,國會通過法律定十三個州的商船為敵國船只,一律扣留、沒收貨物。同時僱傭強悍的德國僱傭軍進入殖民地協助英軍鎮壓。英王對第二次陳情的回應是,為英政府工作的殖民地官員、公務員若參與民眾反抗即被定為叛國罪,處以絞刑。
尋求與英國和解之路已緲無希望。事實上,至一七七六年六月,已有幾個殖民地州相繼切斷與英國的聯繫。然而六月十一日,代表們投票是否通過獨立的決議案時,除紐約州代表棄權外,仍有五個州的代表投了否決票。議會提出折中方案,組成委員會撰寫一份獨立宣言闡述獨立的原因,三個星期後再做最後表決。
弗吉尼亞州代表托馬斯·杰弗遜(Thomas Jefferson,第三任總統)被選為委員會主席並被請求執筆初稿,議會代表公認年僅三十三歲、不善言辭的杰弗遜文筆最好。他接受重任,與世隔絕在費城一個旅館的屋子里,兩個星期後完成初稿,他後來表示宣言中的文字是「從心底流出」、「每一個字都經過仔細斟酌」。亞當斯讀完《獨立宣言》的初稿後,評價道:「完全超乎想象,這是寫出我們心聲的杰作!不僅僅是美國人的獨立宣言,它也是寫給全人類的!」
最後的辯論
七月初議會代表們再聚費城,《獨立宣言》初稿呈現給議會,代表們將最後表決。外面烈日炎炎,議會大廳里的最後辯論也異常激烈。
一直主張與英國和解的賓夕法尼亞州代表約翰·迪金森(John Dickson)表示他此刻發出最後這肺腑之言是「戰戰兢兢」的,深知參與表決這件事的影響及後果。「此時宣布獨立並不能使我們更強有力!況且我們所能供給大陸軍的實在貧乏。只會招來英國敵軍加倍憤怒與殘暴回擊。」如果尋求外援,將來會不會成為另一個帝國的殖民地?印地安人和黑人會不會起來屠殺我們這些歐洲移民?迪金森還擔憂本來就有諸多分歧的十三個殖民地不但不會聯合,更可能因戰爭而分崩離析。他最後憂心忡忡地說,如此沒有準備好就宣布獨立,同於「駕一艘紙做的小舟去乘風破浪。」
「讓我有一個自由的國家吧」
亞當斯隨後緩緩站起,與尊敬的迪金森先生一樣,他清楚此刻的決擇關係到千千萬萬人的生命存活,包括出生的與沒出生的美國人,因為一個憲政、民主的政府的確不會輕而易舉獲得,他知道付出的代價將會是極其巨大的。迪金森先生預測的是末日降臨,他看到的卻是希望。「我看到這個世界將有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不是一個帝國,而是一個共和國,不是一個人治的,而是一個法制的共和國。」
I see a new nation ready to take its place in the world. Not an empire, but a republic. And a republic of laws, not men.
「先生們,我們正處在這變革之中, 一個人類歷史前所未有、意義非凡的時刻。從來沒有一個人類民族,能有如此機遇為自己及後代選擇政府體制。」
Gentlemen, we are in the very midst of revolution. The most complete unexpected and remarkable of any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How few of the human race have ever had an opportunity of choosing a system of government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children.
「我不是沒有恐懼,然而未來所等待我們的值得為之付出一切。我拿出今生所有、以全部身心、準備去冒此險。在我還活著的時候,讓我有一個國家,一個自由的國家吧!」
I am not without apprehensions, gentlemen. But the end that we have in sight is more than worth all the means. All that I have, all that I am and all that I hope in this life, I am now ready to stake upon it. While I’ll live,let me have a country. A free country.
亞當斯感人至深的陳詞配合杰弗遜在《獨立宣言》中對獨立原因、立國理念及原則的精辟論證,終於打動了還在猶豫中的代表們。除紐約州代表仍選擇棄權外,其他十二州的代表都投下贊同票。七月四日,議會主席及五十六位各州代表鄭重地在修改定稿的《獨立宣言》上簽名,每個人都清楚這個簽名的份量和它可能帶來的危險。雖然反對獨立到最後一刻,迪金森尊重民眾、代表們的選擇,議會結束後加入大陸軍為這個新生的國家而戰。
完美展現立國精神的《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開篇表述為甚麼要公布此宣言:「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同另一個民族的政治關係,並按照自然法則與神賦予的權力、以獨立平等的身分立於世界之時,出於對人類輿論的尊重,應宣告促使之獨立的原因。」
When in the course of human events, it becomes necessary for one people to dissolve the political bands which have connected them with another, and to assume among the powers of the earth, the separate and equal station to which the laws of nature and of Nature』s God entitle them, a decent respect to the opinions of mankind requires that they should declare the causes which impel them to the separation.
接下是《獨立宣言》的精髓,「我們認定以下真理不言而喻:眾生因創世主創造而人人平等;創世主亦賦予其不可被剝奪的權力,這些權力包括生命存在、自由及追求幸福。」
而後是建立政府的目的及修改或廢除一個政府體制的理由,「為了保障上述權力,民眾才在他們中間建立政府。而政府權限,則經民眾同意而給予。無論何種形式的政府一旦對民眾的天賦權力起破壞作用時,民眾便有權變革或廢除它,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其組建原則與行使權力的方式應能保證民眾的安全和幸福。」
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them,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That whenever any form of government becomes destructive of these ends, it is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alter or to abolish it,and to institute new government,laying its foundation on such principles and organizing its powers in such form,as to them shall seem most likely to effect their safety and happiness.
《獨立宣言》接下來細數二十五條英王喬治三世在過去十年間對殖民地民眾的暴政。然後描述英王的回應,「在遭受這些壓迫的每一階段,我們都曾以最謙卑的言辭請求予以糾正。而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請愿,得到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一個君王,如從其行為來判斷已是暴君時,則不配作自由的人民的君主。」
In every stage of these oppressions we have petitioned for redress in the most humble terms: our repeated petition have been answered only by repeated injury. A prince whose character is thus marked by every act which may define a tyrant is unfit to be the ruler of a free people.
接下來是鄭重的獨立宣言:「因此,我們,美利堅合眾國的議會代表們,以各殖民地善良民眾的名義,並經他們授權,向世界最高法官申訴,誠摯表明我們目的,莊嚴宣布:我們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從此名正言順地成為自由而獨立的國家」。
最後是宣誓:「我們堅信神明上帝的佑護,並以我們的生命、財產和神聖的名譽彼此宣誓來支持這一宣言。」
And for the support of this declaration,with a firm reliance on the protection of Divine Providence,we mutually pledge to each other our lives,our fortunes, and our sacred honor.
對得之不易的東西倍感珍惜,這份由各州代表們簽名的《獨立宣言》原稿二百三十九年中在許許多多的地方停留過、展覽過,被馬車、輪船、裝甲車運載過,現今保藏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的展廳中,使參觀者有靜靜的一刻體會民主、自由的深意,體會美國立國先驅們的智慧、政治遠見、道德風范。這幾張薄薄、現已脆弱的紙片承載的內涵是厚重的,體現了美國人的立國精神、理念,更傳遞著人類的普世價值、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自由的向往,及人們對神明賦予權力的堅信並為之奮鬥的勇氣。◇
(作者:張迪,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士,現任美國某軍方大學中文語言和文化教授)
參考文獻:
John Adams,HBO miniseries,2008.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A History. (http://www.archives.gov/exhibits/charters/declaration_history.html)
責任編輯: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