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宜蘭縣林聰賢縣長率領部落耆老、青年及縣府團隊7月17日攀登泰雅聖山―南湖大山,並將在南湖主峰上,依泰雅族傳統方式定址,界定泰雅族傳統領域,以傳統儀式與祖靈對話,彰顯宜蘭縣政府對於多元族群文化之尊重。攀登南湖大山為重建泰雅山徑,確認宜蘭縣泰雅族傳統領域,傳承文化及教育。
次行程共計5天,一行30餘人17日自南湖大山登山口開始跋涉後,沿途由南山部落族人陪同,並介紹泰雅族人遷徙山徑之歷史、文化與族群之意義。
林縣長表示,南湖大山是蘭陽溪的源頭,也是泰雅族的聖山,同行的包括宜蘭縣大同鄉自然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和平牧師、臺灣師範大學陳永龍教授及縣府同仁等人,將深入了解山林保育以及泰雅族傳統領域與遷徙路徑,亦是山野教育政策的實境體察。
宜蘭縣泰雅族概分為Mnibu(溪頭群)、Klesan(南澳群)及Gogan(大崁嵙群),其祖先約於三百年前由北港溪上游遷入宜蘭地區。Mnibu(溪頭群)主要經過南湖大山旁的思源埡口,而Klesan(南澳群)則越過南湖大山進入南澳山區。因此南湖大山係為宜蘭縣泰雅族遷徙之聖山,也是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傳統領域。
南湖大山不僅是泰雅族人遷徙路徑、亦是聯姻之路,更是南山部落及南澳舊碧候社族人的狩獵地,是傳統領域之重要地標。因此,林縣長與部落耆老、部落青年共同踏勘南湖大山,重現泰雅族生活領域內的傳統山區路徑(包括:遷徙山徑、警備道、獵徑、社路等),以保存泰雅族傳統文化歷史。
林縣長指出,南湖大山不僅是泰雅族的聖山,亦是宜蘭水資源的源頭,更是台灣百岳之中的令人驚嘆的聖地。此行有助於縣府未來推廣登山教育與部落生態旅遊,也將落實於泰雅山徑的相關政策上。
在著名的台灣百岳中,南湖大山與玉山、雪山、秀姑巒山、北大武山合稱「五岳」,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南湖大山海拔3,742公尺,為中央山脈第三高峰。山型端凝厚重,素有帝王之山、王者之山之稱;主山的山體,別號「帝王座」。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