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亡國之君 其三:陳後主

作者:林靈
font print 人氣: 1556
【字號】    
   標籤: tags: ,

陳後主亡國跳井

《資治通鑒》記載:

陳禎明二年(西元588年)三月,隋文帝楊堅下詔,公佈陳朝後主陳叔寶的罪惡,宣佈將要對其進行討伐。

十月二十八日,楊堅祭告太廟,然後任命各路統帥,部署行軍路線。共有各路軍總管九十人,士兵五十一萬八千人。

十一月初二,楊堅親自為將士餞行。隋朝的軍隊出發後,各路軍隊推進得很快,迅即抵達長江北岸。陳叔寶讓朝廷群臣商議,由於奸臣阻撓,他一直定不下方案。

陳後主(陳叔寶)曾經從容地對身旁侍奉的近臣說:「帝王之氣在這裡。齊軍三次進犯,周軍兩次入侵,全都慘敗而歸。現在,他們又算甚麼呢?」因此,他沒有佈置防備,仍然奏樂、歌舞、縱酒、賦詩填詞不斷。

隋開皇九年(西元589年)正月,隋軍渡過長江,進逼建康。當時建康還有正式武裝的軍隊十多萬人,陳後主這才開始害怕,白天黑夜地哭泣。他把台城裡的安排佈置,全都委託給大監軍施文慶。

施文慶知道眾將領平時都痛恨自己,因此,他唯恐將領們將要立功,於是上奏說:「這些將領總是不滿足,平時就不服從陛下,現在情況緊急,怎麼能完全信任他們呢?」因此,這些將領凡是有事啟奏的,大部份都不被批准。

陳後主召集蕭摩訶、鎮東大將軍任忠到內殿商議軍事。任忠說:「兵法有言:到敵人地盤進攻,速戰速決,更為有利;在自家地盤抵抗,穩重放手,更為有利。現在,我們國家的兵力、糧草,都很充足,應該固守台城,沿秦淮河修建柵欄,隋軍即使前來進攻,也不要出兵交戰。然後分出兵力,截斷長江水路,讓隋軍的消息無法傳遞。陛下再給我一萬精兵、金翅戰船三百艘,順江而下,直接進攻六台鎮。隋朝軍隊一定以為他們渡過長江的士兵已經被俘虜,氣勢自然挫敗。

淮南的百姓,與我以前就很熟悉,現在聽說是我前往,一定會響應服從。再派人散佈傳言說:『要進軍徐州,截斷敵軍的退路』。那麼,不用進攻敵人,他們自己也會撤退。等到雨季春水上漲,上游的周羅喉等各部隊,一定能順流而下趕來增援。這才是良策!」但是,陳後主沒有聽從。

第二天,陳後主忽然說:「長期相持不戰,令人心煩。讓蕭摩訶出兵,去攻打他們吧!」任忠叩頭,苦苦請求不要出戰。

忠武將軍孔范卻上奏說:「我請求決戰,一定為陛下在燕然山刻石記功。」

陳後主答應了,對蕭摩訶說:「你可要為我決一死戰!」

蕭摩訶說:「我從來作戰都是為了國家與自己。今天的情況,也是為了妻子、兒女。」陳後主拿出很多金帛、財物,犒賞各軍隊。

二十日,陳後主讓魯廣達在白土岡佈陣,在各路大軍的最南邊。接下來依次是任忠、樊毅、孔范。蕭摩訶的軍隊在最北邊。各路軍隊南北綿延了二十里,首尾之間,進退互相都不能知曉。

隋將賀若弼,率領輕騎登上鍾山,望見陳朝各路軍隊,於是奔馳下山,與手下的七位總管楊牙、員明等人,士兵共八千人,也布好軍陣等待陳軍。

因為陳後主本人一貫淫亂,長期與蕭摩訶的妻子私通。所以,蕭摩訶一開始就沒有拚死作戰的想法。只有魯廣達,率領士兵拚死奮戰,抵擋賀若弼的軍隊。隋軍士兵死了二百七十三人,隋軍撤退了很多次。

後來,賀若弼的軍隊,放煙火掩護自己,士氣重新振作。

陳朝士兵得到隋軍的人頭,都跑去獻給陳後主,求取賞賜。賀若弼得知他們驕縱鬆懈,於是又帶領軍隊去進逼孔范。孔范的軍隊剛一交鋒就立刻逃走,陳朝各路大軍看到有許多兵士正在逃跑,軍心大亂。騎兵、步兵,都陷入混亂,潰散不能阻止,死了五千人。

隋朝的總管員明,擒獲了蕭摩訶,把他押送到賀若弼那裏,賀若弼命令:拉出去斬首!蕭摩訶神色自若。賀若弼於是把他放了,並且以禮相待。

任忠騎馬進入建康台城,進見陳後主,告訴他失敗的情況,說:「陛下自己保重,我是無能為力了!」

陳後主給了他兩串金子,讓他再招募人馬出戰。任忠說:「陛下趕快準備船隻前往上游,會合各路大軍,以保安全。我當以死侍奉、護衛。」

陳後主聽信了他,讓他出外佈置,命令宮女整理行裝等待,等了很久,都沒有見到任忠回來。大家都覺得奇怪。當時隋朝韓擒虎,率軍從新林進軍。任忠已經率領幾名騎兵去石子岡,投降了韓擒虎。

陳朝領軍將軍蔡徵,率領部隊鎮守朱雀航,聽說韓擒虎的軍隊即將抵達,軍隊驚慌潰散。任忠領著韓擒虎,直接進入朱雀門,一些陳軍的士兵想抵抗,任忠揮揮手說:「我都投降了,你們還想幹甚麼?」於是全都四下逃走。

台城裡的文武百官四處奔逃,全都躲了起來,只有尚書僕射袁憲還在殿裡,尚書令江總等幾個人留在尚書省府。陳後主對袁憲說:「我一向對你並不比對別人好,今天只感到非常慚愧。這不僅因為朕沒有德行,也是因為江東士大夫的道義全都喪失了。」

陳後主驚慌失措,想要逃走躲起來。袁憲嚴肅地說:「隋軍入侵,一定不會冒犯陛下。情況已經這樣了,陛下還想到哪裏去?請陛下整理衣冠,在正殿端坐,要像梁武帝蕭衍見侯景一樣。」

陳後主不聽,下了坐床,騎馬離開,說:「兵刃底下,不能抵擋,但我有辦法!」與十幾個宮人走出後堂景陽殿,準備跳到井裡,袁憲苦苦勸諫也不聽。後閣舍人夏侯公韻用身體擋住井口,陳後主與他爭執,爭了很久,陳後主還是跳進井裡。

過了不久,隋軍士兵來了,向井裡張望,大聲喊話,沒有人答應;正準備要向井裡扔下石頭時,才聽到叫聲。於是用繩子拉上來,還驚訝的說:「為甚麼如此沉重?」後來才發現,原來陳後主與張貴妃、孔貴嬪三個人,是綑在一起被拉上來的。陳後主就是到死,也還要擁著女人!

【小辭典】

陳叔寶(553–604)即陳後主。南朝陳皇帝。西元582—589年在位。他大建宮室,奢侈無度,日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時稅賦繁重,百姓塗炭。隋兵南下時,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禎明三年(紀元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蘇南京),他和寵妃張麗華、孔貴嬪躲在井中,被隋軍俘虜。後在洛陽病死。明人輯有《陳後主集》。@*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的時候,大禹繼承了舜的王位,成了天下的君主。但他從不貪求奢華的生活。他用不加彫琢的木頭,作房屋的架子;用樸實無華的房屋,作宮殿。他吃的是粗糙的米飯,喝的是野菜清湯。他用粗麻布織成衣服,用鹿皮來抵禦寒冷。
  • 叔孫通明明說的是一派胡言,卻得到秦二世的寵信,官封博士,成為炙手可熱的紅人。
  • 周厲王這麼一做,人民都不敢隨便亂說話了。兩個熟人如果在路上碰面,只能互相遞個眼色,擦肩而過,誰也不敢跟對方聊個天、說個話。
  • 康熙年間,大阿哥允禔曾掌管養心殿營造事務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進殿拜見,並與康熙皇帝閒談。
  • 古代帝王稱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來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說是人間掌握了權力之人用來樹立自己地位的「說詞」嗎?還是真有天命並以「吉兆」加持示現呢?
  • 東漢光武帝劉秀九歲喪父,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他身長七尺三寸,儀表堂堂,美眉鬚,鼻梁高挺鼻準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隱隱隆起的日角,顯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簡樸勤勉,喜愛耕稼農事,對家人重情重義,從來沒有想過在政治上出人頭地。這樣一個勤樸寬厚溫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樣當上中興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師回朝,唐高祖為兒子舉行慶功宴。喝到酒酣之處,本是喜慶的場面,高祖的臉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雲。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