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親老父摔成高位截癱 天價醫療費愁煞女兒
【大紀元2015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月諦報導)70歲的朱長海來自上海,是中國公民。為了照顧外孫女,去年4月12日,他持超級簽證第二次來到加拿大。
朱長海與老伴、女兒、孫女一起住在康山。4月1日(週三)深夜,他突然從床上摔倒在地,血流全頭,被送往北約克醫院搶救。北約克醫院告訴家屬說,朱長海的C3,C4,C5,C6——四塊頸椎受傷,導致高位截癱,若不馬上施行手術治療,會有生命危險。
朱長海馬上被轉送到新寧(Sunnybrook)醫院,於週四晚接受手術治療。週五,他被送入重症病房(ICU)。
7天後,他被從重症病房轉入普通病房。恢復知覺後,他渾身疼痛,至上週日午時,還不能進食;大小便無法自理,靠輸尿管引流。目前,他已在普通病房住了3晚。
醫生說,幸運的是朱長海的腦子清醒,能說話,康復幾率大。並強調說,現在是接受治療的黃金時間,若錯過這一時期,他可能會一輩子坐在輪椅上。
接受治療後,他最快將在2、3個月後康復,慢的話需要2、3年。越早接受治療,康復越快。
當記者4月12日前去探訪時,看到朱老先生的身上插了很多管子。他在手術後身體極度虛弱,血壓低(高壓96,低壓46)。陪伴他的妻子趴伏在床邊睡著了。此時,朱長海也睡著了。旁邊的人告訴記者,手術後,朱長海渾身疼痛,並不容易睡著。
非移民醫療費龐大
記者瞭解到,朱家目前已花了大約7萬加元醫療費,估計,在新寧醫院(Sunnybrook)治療的費用統共要花費8-10萬元。出院後,用於手術後康復的費用,家屬估計還需要再付12萬元。所有治療加在一起,總支出需要20萬加元左右。
朱長海的女兒朱瑩(Susana Zhu)說:「現在真是走投無路了,太難了。父親的治療費對我們一家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記者瞭解到,出於人道,新寧醫院允許病人先做手術,之後付款。手術費大約一萬元。
朱瑩告訴記者,救護車送父親去醫院的費用是1,100元。醫院重症病房(ICU)一個晚上的床位費是5,600元,還不包括醫生的看診費與檢查費;普通病房一個晚上的床位費也要3,900元,同樣不包括醫生的看診費與檢查費;做一次核磁共振或CT檢查,分別需1,000多元。
醫院表示,病人脫離生命危險後應該付清費用,並立刻出院。離開醫院後,病人有4種選擇。
最好的選擇是去康復中心(Rehab Centre),每天費用2,200元。與醫院不同,康復中心要求病人先付訂金再去看病。
第二選擇是長期護理中心(LTC),費用低一些,按小時收費。
第三種是在家裏康復,需要理療師每天給朱長海做治療。朱長海需要有人每天幫他翻身,否則身上會長瘡、肌肉會萎縮。
記者还瞭解到,朱長海在醫院接受治療時,醫院裡有專門的儀器,能把他的身體吊起來,然後翻身。家人沒受過醫療訓練,若幫他翻身可能不小心把他弄傷。只有專業醫療人員才能幫他翻身。所以,這筆錢家屬不能省。
老人不適合回中國治療
39歲的朱瑩表示,雖然也考慮送父親回中國康復,但是,從多倫多飛到上海,至少要13至15小時。父親目前的身體狀況不適合長途旅行。如果安排特別飛機護理,費用更大。
「若父親不坐專機,至少需要商務艙才能平躺,需要家人隨身陪伴。若我與母親回國,誰來照顧女兒?」朱瑩痛苦地說。
而且,朱瑩是家裏唯一有能力掙錢的人,必須要上班,不能長期呆在中國。朱瑩是家中的獨女,在危難關頭,她不能離開父親。
女兒後悔沒買足夠保險
朱瑩說,父親出意外後一家人的生活全亂了。她的女兒幾天沒去上學。近60歲的母親天天在醫院照顧父親,自己休息不好,只能趴在床邊瞇一會兒。父親不想給家人添麻煩,很想站起來,但又站不起來,他的心裏也很痛苦。
朱瑩曾在Global Excel公司花780加元,為父親買了醫保,最多能保10,000元。然而,現在看來這筆錢遠遠不夠。保險公司也不會在父親生病後再賣保險給他。
朱長海與老伴第一次來加拿大之前,朱瑩花了1,000至2,000元買的醫保,是每人最多能保10萬元。但是那一次,父母都很健康,沒在加國生病。而這次,醫保買的少了,卻又遇到這種不幸。
她後悔沒買多一些的保險。朱瑩說:「若因為我沒錢,父親不能接受治療,我會感到很內疚。」
朱瑩在2005年以技術移民身份登陸加拿大,在渥太華Carleton大學獲得商業管理碩士學位,她目前在大多地區從事金融與融資工作。她是單親母親,育有一個未成年的女兒。
朱瑩的母親的醫保在週日(12日)到期。父親出意外後,使她意識到醫保的重要性。她決定馬上為母親延長醫保。
為了讓朱長海儘快康復,朱家急需籌備醫藥費。朱家希望社會能伸出援手。
朱家聯繫電話:416-890-0588。
責任編輯: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