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自大千年狐狸精 害己又害人

作者:文徽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723
【字號】    
   標籤: tags: ,

晉朝人張華,字茂先,惠帝當政時任司空。當時,在燕昭王的墓地,住著一隻花色斑紋的狐狸,經過千年的修煉,這隻狐狸可以隨意變化。一天,花狐狸變成一個書生,準備去拜訪張華。

它問燕昭王墓前的華表(豎立在宮殿、陵墓等前的大柱,遠古的華表皆為木製):「以我現在的相貌和才能,能不能去拜訪張司空?」

華表回答說:「你能言善辯,沒什麼做不到的,但是,張華博學睿智不易受騙。你這一去必定會自取其辱,你也不可能再回來了。這樣,你不但喪失已經修煉千年的本體,還會連累我遭受禍害。」但花狐狸不聽華表的勸告,還是拿著名帖拜訪張華去了。

張華見來訪的少年書生英俊瀟灑,膚色潔白如玉,神態大方,舉止優雅,對他非常看重,同他一起探討文章,分析有關名與實的爭論,張華以前從未聽過少年書生這樣的精闢見解。

隨後,少年書生品評前朝史書,談論諸子百家,分析老莊學說,揭示《詩經》的精妙,歸納古代聖人的哲理,精通天文地理,熟悉儒家各個學派,瞭解各種禮儀。張華竟無詞應對,喟然而嘆說:「世上不可能有這樣的少年,如果這不是鬼怪就一定是狐狸。」

張華打掃臥榻,請少年書生留下來,同時派人對他嚴加看管。少年書生對張華說:「您應當尊重人才,廣納賢士,提攜優秀者,扶持弱者,怎麼能忌恨有學問的人呢?墨子所說的兼愛,難道是這樣的嗎?」說完便向張華告辭,但門口有人把守,少年書生走不出去。

於是,他又對張華說:「您讓士兵帶著武器守在門口,一定是對我有所懷疑。我擔心天下的人從此將閉口不言,有才能的儒士望著你的大門而不敢走進,我為你感到惋惜。」但張華不為所動,只是對他看管更加嚴密。

(Fotolia)

豐城縣令雷煥,字孔章,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此時來拜訪張華。張華向他說了少年書生的事,雷煥說:「如果對他有所懷疑,為什麼不用獵犬來測試呢?」張華就派人把獵犬牽來測試,狐狸化身的書生竟毫無懼色。

狐狸說:「我的聰明才智是天生的,你卻懷疑我是妖怪,居然用獵犬對我進行測試,哪怕你測試千遍萬遍,也不能給我造成絲毫的傷害!」

聽狐狸這樣說,張華更加憤怒說:「這肯定是鬼怪,人們說鬼怪怕狗,但狗只能識別成精幾百年的怪物,而對那些成精上千年的老怪物,狗是無法識別的。但只要用千年以上的枯木燃火來照它,它就會原形畢露。」

雷煥問:「在哪裡可以找到千年的神木呢?」張華說:「世上流傳,燕昭王墓前的華表木就是千年神木。」於是,張華立即派士兵到燕昭王的墓地去砍伐華表。

被派去的士兵即將到達墓地時,忽然一個青衣小孩自空而降,他向士兵問道:「你來這裡幹什麼?」士兵說:「張司空那裡來了一個能言善辯的少年,司空懷疑他是妖怪,就派我砍伐華表木去照他。」

青衣小孩說:「這個老狐狸太不明智了,他不聽我的勸告,現在災禍殃及到我,哪裡還能逃掉呢?」說完,青衣小孩放聲大哭,不一會兒青衣小孩便消失了。

士兵砍伐華表木時,木裡流出了許多血。華表木取回來後,張華把它燒燃後去照少年書生,書生立即現出原形,原來是一隻花斑狐狸。張華說:「這個畜生如果不遇上我,千年之內都不可能捕獲。」於是,張華烹殺了這隻千年狐狸。@*#

資料來源:《晋.搜神記》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個化人投身火中,火燒不死他;投入河中,水淹不死他;他還能穿透山石和金屬板;又能移山倒海,挪動城鎮....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 廉廣畫了一隻大鳥。畫完後,試著呼叱,大鳥果然展翅欲飛,於是廉廣乘上大鳥飛出牢獄,大鳥載著廉廣一直飛到泰山頂上才落下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