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龐惠兒、蔡溶紐約報導)一顆子彈射中紐約警察霍德(Randolph Holder)的前額,33歲的霍德10月20日在曼哈頓東哈林區中槍身亡。凶嫌霍華德(Tyrone Howard)去年販毒被捕後,原本應該被關押在監房,但法官格外開恩,讓他參加一項為期18個月的戒毒計劃,取代坐牢。
去年5月,法官給霍華德機會,讓他去進行戒毒治療。如果他完成這項18個月的戒毒計劃,原判的入獄刑罰就不再執行,法官撤銷對他的控罪。但霍華德實際沒有接受戒毒治療,他申請三個月的延期,好讓他回家照看自己的孩子(其中之一),然後他就再也沒有去過戒毒所。直至他被控在今年10月20日東哈林區的槍戰中,殺害警官霍德。
霍德的犧牲讓近年來爭論不休的監獄改革問題更為突出。殺警嫌犯「關押期間送戒毒」,事件引發了關於戒毒項目的風險和潛在威脅的問題,而監獄改革的倡議者們則擔心,「治療代替收監」的計劃會因此事件而受限。
長期以來,提倡監獄改革者都在批評:紐約的保釋金政策對於窮人來說很不公平。市長白思豪去年支持的「獄外監管」(supervised release)計劃,則讓那些低收入的非暴力或輕罪犯人,可以被無保釋放,用「治療代替收監」。槍殺案發生後,白思豪提出要求,希望州法官先考慮罪案嫌犯「是否會對公眾構成危險」,然後才判決是否批准嫌犯保釋或參加免入獄的分化計劃。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Center)2011年發布的獨立調查報告指出,每10名成年罪犯中,超過4人會在被釋放後的3年內重返監獄。司法局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在6個月內28%的獲釋囚犯會帶著一項新的罪名重返監獄。三年後,這個數字上升到68%。
11月2日(上週一),總統奧巴馬訪問了設於新澤西州的一家吸毒康復中心Integrity House,意在推動刑事司法改革,呼籲全美保證那些重獲自由者得到二次機會,而不是「監禁回爐」。
戒毒法庭的審批過程
首先,法庭書記員視案情,評估嫌犯是否有資格被法院監管的戒毒所治療,紐約市戒毒法庭要做臨床評估,有時還要尿檢。法庭批准後,還須要經過檢察官辦公室複查,後者評估釋放犯人後將給社區帶來的風險。
搶劫或殺人等被定罪為「暴力犯罪」而入獄的罪犯,不符合「治療代替收監」的獄外監管方案。像霍華德這樣的人,儘管他因為涉毒罪名被反覆逮捕(28次),但是也因為他屬於「非暴力類犯罪」,因此仍然有機會獲准參加戒毒計劃,代替服刑。
霍華德實際上在2009年參與了一場槍戰,有兩名路人在交火中受傷;今年9月,他又因一起幫派相關的槍擊事件被調查,但兩次他都沒有被定罪。
儘管霍華德在未成年時就有武裝搶劫的歷史,但是他成年後,一次也沒有被控暴力罪。因此去年他因販毒被捕後,曼哈頓戒毒法庭法官McLaughlin將他送去戒毒所,儘管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的助理檢察官爭辯說「霍華德不符合資格」,法官McLaughlin卻認為:霍華德進過監獄,沒有改變,不如給他一次機會,接受治療。「我已經決定了,或許是出於無奈和氣憤,但為甚麼不試試呢?」
法官不採納檢察官的建議,這並不是第一次。根據WNYC的報導,一名法官承認,在紐約市戒毒法庭2012年處理的731起案件中,14%的案例沒有聽從檢察官的建議。
不過現在罪犯的保釋法例已經變嚴。根據紐約市刑事法院的最新數據,2013年有4,311個案例要求到紐約市戒毒法庭進行評估,其中有533名被告獲批到戒毒所,不用回監獄。參加戒毒項目的533人中,有一半以上完成了計劃。這些參加康復治療的人,再次犯罪入獄的比例遠低於沒有接受治療者。
美國審計總署(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在2011年向國會委員會的一份報告中說,該項目在全國範圍內有效地減少了犯罪,完成戒毒計劃後,累犯率降低了58%。
監獄改革倡導者的擔憂
霍德被槍殺殉職後,市長白思豪要求法官在外釋「非暴力罪犯」前三思,考慮嫌犯逃跑、不完成戒毒計劃的可能性,「我們要確保,那些有很長的犯罪歷史的嫌犯,不會在大街上行走。」
目前還不清楚嫌犯逃跑的風險將如何確定,監獄改革倡導者擔憂,這會導致「治療代替收監」的計劃受限。倡導監獄改革的Incarcerated Nation Corp.組織負責人Five Mualimm-ak說,「我們希望『監督釋放計劃』能讓更多人受益,但恐怕現在會更困難。」
讓霍華德得以逃避坐牢的戒毒計劃,對奧爾特加(Lisa Ortega)來說,卻是她改變命運的轉折點,戒毒治療讓她脫離了毒癮。奧爾特加18歲時成了單身母親,「我沒有錢付房租,沒有食物餵孩子」,為謀生計她不得已幹起販毒勾當,而於1990年因販毒被控兩項輕罪。
奧爾特加被送進戒毒所24個月,戒毒所監管嚴密並配有輔導員和志願團體。奧爾特加說,那裡不單幫她擺脫毒魔,而且幫她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其後得以順利融入社會。她認為「治療代替收監」有成效,若能幫助輕微罪行的犯人找到工作和住房,嫌犯重蹈覆轍再次犯法的機率會更小。
奧爾特加在獲釋後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個非營利機構工作,同時兼職做家庭護理。「如果那時他們把我關進監獄,我可能不會清醒過來,我很感激戒毒康復中心的幫助。」奧爾特加說。
責任編輯: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