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台灣中學生占領運動 喚醒公民意識

人氣: 6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1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公民運動近幾年深植人心,尤其年齡層逐漸往下走,許多學生為理想、真理走上街頭,由中學生發起的「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就是顯著例子。過去曾參與野百合運動、任教三民高中歷史老師張文隆提到,這場反課綱運動的意義在於,這是228以來台灣最大規模中學生運動,且完全是自主運動,非常難能可貴。

2014年初,教育部公告微調高中社會領域課綱,引發內容「去台灣化」、過程黑箱質疑等一連串公民抗爭。北區高職聯盟、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桃竹苗區高校聯盟、蘋果樹公社等近50學生團體,近千人走上街頭,多位參與這場運動的成員分享、回顧剛結束的抗爭。

103微調課綱 違反課綱撰寫原則

台大歷史系周婉窈談到,馬政府上台後,隨即把98課綱撤下,改成101課綱,101課綱其實已令許多老師感到不滿,因為在教學上造成許多困擾, 尤其103(西元2014年)微調課綱,台灣史部分的微調根本是「巨調」。縱使歷史教授、公民老師從2014年1月開始不斷抗議,政府依舊視而不見。

周婉窈簡述,微調課綱過程的三大問題,包含程序違法、黑箱作業、任由外行人改台灣史。首先違反課綱撰寫原則,課綱是綱要性的訂定教授內容,需盡量簡明,不做價值判斷或歷史論斷;微調課綱多處違反此原則。

還同時出現「擠壓作用」,不用刪掉原來的要項,就有刪削的效果;就像客廳有三個座位,三個人坐好了,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硬要其中一位讓座,於是第三個座位主必須去和第一個座位主擠,一人座要二人擠。

另外,有些地方好像只是增加幾個字,但效果卻很巧妙,足以扭轉事實,改變原意。周婉窈認為,並非反對微調課綱,而是不應剝奪學生認識歷史。

反課綱運動 學生自我覺醒指標

教書20幾年的張文隆,長期在中學教授啟蒙教育,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他認為這場反課綱運動,是學生自我覺醒的一個指標,開始會向教師提出「要學什麼」,而非任由主政者、教育官員,師長灌輸什麼就學什麼。

現在高中生約出生於1999年間,是處在非常活躍、思想自由的年代;他觀察,這些年來台灣在改變,學生頭腦不斷在進化,與戒嚴時期那種風聲鶴唳、棒打出頭鳥的時代已非常遙遠,但校園有許多師長還停留在戒嚴時期的腦袋,絕對服從已成習慣,甚至是一種信仰。

這兩種價值觀在校園處於一種上對下、老師對學生的關係,尤其校園存在一種特別權力關係,校方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不過現在的學生已發生質變,這兩者間在現在校園內不斷交鋒。

學校社團透過班聯會、學生會組織,開始嘗試與老師溝通協調,不過張文隆指出一個問題,即現在學生有主見但協調溝通能力不足,即使論述得再有道理,也會被貼上沒禮貌的標籤,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師長該如何引導,學生分寸如何拿捏,都是需要探討的課題。

他認為,老師的腦袋要進化。在校園中有個普遍現象,許多老師有教育熱忱,但只願躲在學校體系保護傘裡,若要站出來為學生發聲,就會退縮;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反課綱上,包含霸凌、體罰,若要老師付出風險,就會選擇噤聲。學生的勇於承擔、發聲,除給教育當局壓力,更讓師長開始省思、調整。

這股影響力、經驗傳承,已讓中、小學生開始覺醒,張文隆提到,這股年輕力量相當可觀,將來可靠這年輕力量,澈底改造教育、台灣現狀,才不會被一群將被時代淘汰的人繼續掌握權力。◇

責任編輯:吳明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