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在线购买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記得前世的摘桑女

作者:天羽
font print 人氣: 2755
【字號】    
   標籤: tags: , , ,

能記得前世的人非常多,只是一般都不會講出來,當然也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是為了教育世人,也有的是為了點化了結恩怨。

古時有位和尚,一天到中午的時候尋求飯食吃,偶然看見了一個少女正在樹上摘桑葉,和尚上前問道:「這附近什麼地方有希望可以找到飯食。」那女子回答說:「離這三四里,有個姓王的人家,現在有備辦素食來供養僧人,看見有和尚到來,他們一定很高興,你可以趕快去。」

和尚按照女子所指的地方去,果然見到有一群和尚正入坐就齋,非常高興。和尚被請進去,吃完了齋飯,女主人對和尚能及時的趕到這裡感到很奇怪,就問和尚,和尚把實情全都告訴了女主人,主人夫妻二人都很吃驚,說:「你和我們一同前往,去訪問這位女子。」於是他們就一同去了。

那女子在桑樹上面看見了那主人夫妻,就從樹上下來,扔下了裝桑葉的籠子奔跑著回家了。主人夫妻跟在後面追趕,到了那女子所住的地方,她的父母和這對主人夫妻先前就認識。女子進到了屋裡,用床把門頂上,牢固得打不開。

那女子的母親驚訝地問那夫妻二人,他們說:「我們今天家裡設置齋戒,有個和尚說小姑娘打發他來,我作這種功德的事,沒有對人說過,奇怪的是小姑娘怎麼能知道,所以特意來看看,再沒有什麼事。」

那女子的母親推門叫女兒出來,女兒堅決不肯出來,母親又隨聲罵她,女子說:「我不想看見這老頭老太太,難道也有罪過?」母親說:「鄰居家的老先生老太太來看你,因為什麼原因不出來?」那夫妻二人更加奇怪詫異了。哀求她出來,那女子忽然大聲呼喊說:「某年,某月,某日,販賣胡羊的父子三人現在在什麼地方?」夫妻二人聽了女子的話,就一溜小跑的出去了,連頭也不敢回。

後來那女子的母親問她,女子回答說:「我有一生曾經是個販賣羊的。從夏州來。到這個老頭的莊上住宿,那天晚上,我們父子三人一齊被他害死,掠走了財物。我前生又就給他家做兒子。他們很疼愛喜歡我。我十五歲得了重病,二十歲就死了,他們為我前前後後花的醫賣藥,已經超過他們所搶劫的財物的好幾倍。他們又為我在每年死去的這天,請僧侶誦經祈福。夫妻二人常因思念我而痛哭流涕。偶然間因為有和尚向我打聽尋求飯食的地方,我就告訴他們去王家,這場債也算了結了!」

欠債要還,如果人能夠明白,誰還會做壞事呢?按道理欠多少是要還多少的,但給別人造成的傷害也是要還的,所以做壞事就得不償失了。@#

參考資料:《逸史》

(點閱輪迴轉生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余心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能夠記得前世的人,從古到今都有。他們大都是由於某種原因造成的,或是有什麼願要了,或者其它的原因,無緣無故是不允許出現的,因為人出生時是要洗掉前世記憶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喝孟婆湯。
  • 在堯的晚年暴發天下大洪水。《聖經》記載的諾亞大洪水也大慨發生在這一時期。當時天下分為冀、豫、兗、青、徐、揚、荊、梁、雍九州。九州之外,即為四海;四海之外,就是八荒。《說苑.辯物》稱,古代中國「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島。」
  • 唐朝李玨祖輩居住在江陽,先輩以販米營生。李玨繼承父業,凡是買米的人,他都把量米的升斗交給他們,由其自行稱量。李玨賣米一斗米只求得兩文薄利,幾年以後,李家衣食豐厚無憂。
  • 南宋 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局部。(公有領域)
    葉適是南宋的著名學者,永嘉學派的代表,名氣很大。有人冒他的名到宰相府求見。假葉適碰著真葉適竟然不落荒而逃,反而侃侃而談。到底怎回事?
  • 當初明道人為軍學的四名士子看相,結果吳郛的父親一生都沒有得到功名。吳淑在鄉試中獲得第一名,他常招集學徒講學。鄉民也都樂意將孩子送到他那兒學習,所以他收到的拜師費也頗為豐厚,但後來他始終沒有進士及第。而黃鑄則是進士登科,官至柳州太守,享年七十八歲去世。明道人對他們的預測,一一中的。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