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慶祝建院九十周年,於10月之際,精心策劃「天保九如: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特展,展期至2016年1月6日,共展出153組件。
「天保九如: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特展,重點呈現歷年台灣故宮陸續入藏之器物、書畫與圖書文獻珍品,包括流散海內外的清宮文物,反映不同階段蒐訪徵集的思維意趣,同時感念社會各界慨然捐贈。這些歷年入藏珍品往往能彌補院藏主題遺闕,並且偶然發現享譽藝林或傳世絕罕的秘寶。
「器物」單元
台灣故宮表示,「天保九如: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特展,展覽分為三大單元:「器物」跨越六千年歷史長河,從紅山文化以至當代巨擘,鋪展出人類文明演進、思想信仰、社會變遷與藝術風尚的壯闊圖景。
「器物」展品中,《明 嘉靖 戧金彩漆福壽乾坤紋葵瓣式大盤》,八瓣式盤,褐漆地,器底中央陰刻填金直書「大明嘉靖年製」楷書款,以戧金勾勒文樣,紋飾內填彩漆,紅、綠、藍、褐、白、黑等,色澤沈穩,刻畫仔細,漆面打磨細膩。
盤緣分八區,每一區中央為山石,兩側各延伸一折枝花卉,花上飾珊瑚、象牙、錢幣、等雜寶八種,共兩組。盤心則作三把展開的摺扇,黑、紅、褐色的扇骨上,飾鎗金梅枝,有如陳設真實的摺扇。
三扇面分別以乾坤雙龍、萬壽雙鳳、松竹梅鶴為紋飾主題,運用乾、坤二卦,盤長、壽字結,或將樹枝轉折作福、壽字形,物象描寫細緻規整,是明代嘉靖典型文樣的組合模式及母題。台灣故宮院藏漆器以明清雕漆為主,明代彩漆及戧金技法流行,此作品正可與院藏同時代雕漆作品作比較,豐富藏品。
「書畫」單元
「書畫」精選歷代文人雅士的傳世名作,尺幅之間,無不融會個人面對生命、時代、自然、美感的深刻探索與鍛鍊。其中《元吳鎮嘉禾八景》,吳鎮,浙江嘉興人。字仲圭,號梅花道人。繪畫能融會前人所長,善於用墨,淋漓雄厚,為元人之冠,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四家。
吳鎮所畫位於其家鄉附近的八個風景勝地,分別為「空翠風煙」、「龍潭暮雲」、「鴛湖春曉」、「春波煙雨」、「月波秋霽」、「三閘奔湍」、「胥山松濤」、「武州幽瀾」,合稱為「嘉禾八景」。《元吳鎮嘉禾八景》乃吳鎮六十五歲時所作,1995年由羅家倫夫人張維楨女士捐贈,入藏故宮。
漢 劉安撰 許慎注》。(臺灣故宮)
「圖書文獻」單元
「圖書文獻」廣納典冊載籍的豐富類型,體現人們如何藉由字詞篇卷、刻印鈔繪的撰著模式,讓智慧結晶無遠弗屆,永續推展文明的新境。其中《宋朱熹易繫辭》,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學問廣博,研究精闢,尤其對四書的章句注解,成了南宋的官學,成為以後士子科舉必讀的書,影響至今。
這是朱熹存世僅見的大字墨蹟,每字在五寸之上,所書為《易經》上的「繫辭」,共一百零七字。字的結體,上重而下輕,行筆深沉而急速,時有飛白,筆勢爽快有力。這件作品經元、明兩代藏家之手,清乾隆年間入藏內府,曾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後來,又從清宮佚失,藏於民間,甚至輾轉流落日本。1983年華僑林宗毅將之捐贈故宮,珍寶文物重歸祖國。#
漢 劉安撰 許慎注》。(臺灣故宮)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