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龍:1913:國會不是擺設
【大紀元2014年09月17日訊】國會開幕
1912年4月29日,北京宣武門西側的像來街上人流如織。兩年前清廷為「預備立憲」而建造的資政院,將要改天換地——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在這裡開幕。
除了全國各地的75名議員,同時到來的還有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一個月前剛剛從孫中山手中接過權杖的袁世凱,一身戎裝,腰間佩劍,志得意滿地走進議會大廳。不料想,議長林森迎上前來,第一句話竟是:「袁大總統,參議院是立法的最高機關,是一塊神聖之地,例行是不得攜帶武器進入的,請大總統閣下解除軍刀入席,以崇法制。」驚愕了片刻的袁世凱回過神來,隨即解下了佩劍。
一年後的1913年4月8日,在離資政院不遠的原財政學堂裡,第一屆國會(「民元國會」)正式成立。參議員177人、眾議員500人參加了典禮。國會在1913年民初政治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議員們的選票一再改寫中國歷史」。
議案沒通過
當年的參議院議長吳景濂,曾記下一些當時國會開會的一個片段:「……1913年6月20日下午兩點鐘,代理財政總長梁士詒出席報告政府預算案,王葆真議員首先提出質問:『財政總長應該知道甚麼叫預算吧?現在已經是六月底了,錢都花了半年多了,現在才提出上半年的預算案?國家財政支出,由人民負擔,未經國會議決,誰來負責?』當時梁士詒沒有作答。繼而李根源、邱冠棻等議員也起立,指責梁士詒預算不正當,進步黨的議員王敬芳、胡汝霖、劉崇佑也提出了質詢。梁士詒無法作答。於是,本預算案告吹。」
總理辭職
吳景濂,對「善後大借款」一案,有這樣的回憶:「……湯化龍當選眾議院議長之後,沒幾天,(袁世凱)政府欺詐眾議院,說善後大借款(2500萬英鎊)一案,參議院已經通過,請眾議院備案,於是湯化龍到眾議院做了報告,頓時議員大嘩,因為事實上,參議院並未通過這個借款的提案,湯化龍悍然無視眾議院的反對,支持袁世凱借款……」對於北洋政府「善後大借款」一事,當時的北洋軍人李鳴鐘,有這樣的回憶:「……1913年4月26日,北洋政府(即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簽署善後大借款2500萬英鎊,未經得參、眾兩院通過,屬於非法借款。此前的4月20日,北洋政府還秘密向奧匈帝國借款470萬鎊,一直隱瞞,後來才暴露,國會隨即對政府提出了彈劾,趙秉鈞因此而辭職。民國初年政府諸如此類的違法行為,令國民反感……」
工商總長辭職
吳景濂,曾記下一些當時國會開會的片段:1913年7月16日,眾議院開會,工商總長劉揆一出席。議員劉恩格質問:「向英國借款500萬英鎊,以奉天全省礦產抵押,為何不事先經過國會討論通過?!」劉揆一答:「我國石油、絲綿等產業,有待開發,沒有借款,甚麼事都辦不了。所以,我們未經貴院同意,冒昧借了這筆款,現在有草約,請貴院通過。」議員張嗣良則質問:「我聽說連交款日期都已經確定了!你們是明著違法!」劉揆一答:「總長辦理政務,沒有依照法律手續的必要。」一言已出,議員大嘩。不久,劉揆一辭去了工商總長的職務。
彈劾袁世凱表弟
1913年,河南籍參議員段世垣彈劾河南都督張鎮芳(袁世凱的表弟),彈劾的理由是張鎮芳違法瀆職、轟擊議會、槍傷議員、蹂躪約法、逮捕記者等罪狀,要求查辦。彈劾案發之後,袁世凱派人找段世垣疏通,希望段世垣撤銷彈劾案,袁世凱說:可以讓張鎮芳辭職。段世垣不肯撤銷,袁世凱也沒有讓張鎮芳辭職。1914年2月,張鎮芳以防剿白朗軍不力,被袁世凱免職。
文字輯自《原來如此第二輯:清同治以後150年中國底本》(中國文史出版社)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