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痛定思痛
「痛定思痛」此句成語出自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意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追思當時所遭的痛苦,倍加傷心。
西元1275年,北方蒙古族的元軍,無理拘留出使元營的文天祥。文天祥在北行的路途中,乘機逃脫。文天祥一行來到真州,與守將苗再成,共商退敵大計。不料,駐揚州的淮東邊帥李庭芝,誤以為文天祥已投降元軍,命苗再成除掉他。苗再成不忍下手,把文天祥送出城。為了消除李庭芝的誤會,文天祥親往揚州。但李庭芝已下令通緝文天祥。文天祥知道難以解釋清楚,就離開揚州。
他聽說恭帝的弟弟端宗,在福州即位,就乘海船奔赴福州。沿途,文天祥寫了許多感人肺腑的詩篇,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他把這些詩匯成一集,並用「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句意,將詩集命名為《指南錄》,表明他對宋王朝的一片忠心。
在《指南錄》的後序中,更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一語,表達他回憶當時在險境中極度悲痛的心情,以此來激勵自己,昭示後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