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際小提琴家姚玨:音樂是我的生命
【大紀元2014年03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導)在香港,姚玨是除了西崎崇子之外,另一名國際知名的小提琴家。她的父親是中國著名音樂家姚笛,公公是前港澳辦主任魯平,在她身上有很多閃亮的光環,但對她而言,生命最重要的卻是小提琴。
沒有小提琴就沒有我
1997年香港回歸前一場中港官蓋雲集的婚禮,港澳辦前主任魯平的兒子魯恭,把出生於上海音樂世家的姚珏,從定居美國帶到香港,從此香港多了一個帶來天籟之音的小提琴家。
「音樂是我的生命,我和小提琴分不開,沒有小提琴就沒有姚玨。我的情感,思想可以通過音樂讓我表達,和我溝通。」說起小提琴,姚玨即刻眼睛放著光芒。
她4歲開始和小提琴結緣,7歲開始作公開演奏,有「音樂神童」之美譽,16歲時在中國的全國第一屆小提琴比賽中獲獎,從此小提琴伴隨她一生。如今兩個女兒,分別十四歲及九歲的女兒Isabella及Clara,自幼也在她的薰陶下接觸小提琴。Isabella兩歲半就展露出音樂天才。
3歲半可學琴遊戲教學法培養興趣
言傳身教之下,姚玨對教導孩子拉小提琴有獨特的見解:「(小孩子)3歲半到4歲就可以學了,最晚5歲肯定可以。主要是他們有興趣,興趣是第一重要的。」
她研究了一套用遊戲方式學琴的方法,讓小朋友輕鬆地學習小提琴的基本知識如正確姿勢、專注力、把弓技巧及發音,為未來學習小提琴奠下良好基礎。相對西崎崇子的鈴木教學法而言,她的教法更加放鬆,更加生活化,讓孩子們不抗拒學琴,「用小孩子的語言和他們溝通、交流。」
至少要觀察六個月 不要輕言放棄
很多家長都抱著試試的態度讓孩子學琴,稍有難度就放棄,姚玨認為,至少要觀察六個月,「前六個月看不出來,6個月以後才知道。剛開始很辛苦,有的孩子六個月以後才發現有興趣,特別是家長要花一點時間,花一點耐心。我告訴他們不用試,你給六個月時間就知道。」而她的教學法也要求至少有一個家長陪著學,因為家長的鼓勵對孩子至關重要。
姚玨自己學琴之路亦非一帆風順,剛開始學琴的時候最痛苦,據她爸爸透露,姚玨小時候很不喜歡拉琴,曾經做過故意把琴弦剪斷、把練琴的時鐘撥快。直到升入上海音樂學院的附屬中學之後,姚玨才開始真正喜歡上小提琴。
姚玨先後在上海音樂學院、三藩市音樂學院、紐約茱利亞特音樂學院學習。在美國讀書那幾年亦是一大挑戰,「我對自己有要求,但是達不到,經過很艱苦的思想爭鬥過程,要不要堅持,為甚麼做不到?蠻痛苦的。」
成立絃樂團 培養專業樂手
2002年,姚玨成立了「香港兒童室內樂團」,後來又創辦了「姚玨天才兒童音樂學校」,半年前又成立了專業絃樂團——Hong Kong Virtuosi Ensemble(HKVE),希望培養專業藝術家登上國際舞台,將音樂的美好傳給年輕一代。
專業絃樂團去年10月在尖沙嘴文化中心舉行音樂會,包括曾和她一起出演《傾城之淚》,並向她學琴的梁詠琪(GiGi)夫婦也來捧場。姚玨說,不確認自己是否還會繼續拍戲,但她也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因為接觸到不同藝術範疇,可以運用到自己的小提琴音樂中,不失是一個好嘗試。
目前她的重心是擺在絃樂團上,「現在西九推出了,我們應該培養專業藝術家,站在這個國際藝術舞台上,本地畢業生真的能夠做專業演奏的,很少在香港,基本上都在國外。真的很有天份的人,我們應該培養他們,我們現在有非牟利的機構,給真正想成為專業音樂家的年輕人,給他們機會。」
上月,絃樂團邀請了紐約愛樂樂團大提琴首席涂強來香港,親自指導這些年輕樂手拉琴,而姚玨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籌錢,她表示,從藝術家變成籌款家,面子不易放,不過只要有目標,最終都會克服。姚玨的音樂之夢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