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創造「台灣鯛」奇蹟 王益豐把魚鱗變黃金

人氣: 148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吳郭魚在早期台灣人心中,是經濟價值不高的魚,但在水產技術不斷的改良下,現在已成為全台養殖魚量最大,也是最有經濟價值的國寶魚「台灣鯛」,年產量約9萬公噸,目前行銷全世界,每年為國家賺取不少外匯。

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從小就在魚塭長大,28歲即拿下神農獎。大業大學食品科畢業後就全心投入養殖漁業,家人原本養殖的鰻魚和蝦子,經濟效益並不高,加上韋恩颱風帶來的豪雨,讓家人的辛苦付諸流水,才決定改成養殖「台灣鯛」。

王益豐接手父親「台灣鯛」產業後,並不以生魚片外銷日本而滿足,希望能將「台灣鯛」拓展出更多元的市場。目前已發展出10多項產品,包括調理鯛魚頭、魚片、魚眼睛、魚下巴、魚腹肉、魚皮、魚鱗、魚粉、魚油、鯛魚塊等,年產值達10億,外銷世界各地,而以美國為最大出口國。

不過,讓王益豐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成功的從魚鱗中開發出膠原蛋白萃取技術,讓被視為廢棄物的「魚鱗」脫胎換骨,成為時下最夯的保健食品及美容保養聖品,目前更進一步研發醫療用的人工眼角膜。

台灣鯛生魚片肉質鮮美。(口湖魚類生產合作社)

王益豐說,以前魚鱗不是丟棄,就是作成魚飼料,每公斤市價約15元。然而,經過提煉萃取成膠原蛋白後,每公斤售價高達40萬元,身價比原來超過數萬倍,不僅解決了每年高達200公噸魚鱗的處理問題,更提高了魚鱗的附加價值。

另外,魚皮透過加工還可製成皮飾、皮包,更不可思議的是,透過現代科技技術,連魚眼睛也可以提煉出玻尿酸。整條魚從魚鱗、魚皮、魚肉、魚骨到魚頭、魚尾、魚內臟全部都發揮效用,王益豐說:「我們的加工廠不但沒有魚腥味,更沒有環境汙染問題。」

用台灣鯛魚皮加工製造的皮包。(廖素貞/大紀元)

為什麼會想到用魚鱗來提煉膠原蛋白?王益豐提到,工廠員工在刮除魚鱗時,常被魚鱗黏住皮膚,久久不掉,魚鱗為何如此有黏性?啟發他去研發魚鱗的動機。王益豐表示,當初國內還沒有魚鱗萃取膠原蛋白的技術,所以過程並不順利,雖然曾求助台灣水產試驗所,但昂貴的技術轉移費讓他卻步。後來,仍秉持著不放棄的態度,經過不斷的嘗試與失敗後,終於感動日本生物科技廠商,願傳授關鍵技術。王益豐說,這一生中,得到許多貴人相助,才有辦法創下年產值10億的亮眼成績。而他的成功也是台灣漁業科技化的奇蹟。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