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孩子成功方程式的三大祕密(上)

作者:周道男、李瓊珠、周佳敏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要有效執行孩子成功方程式,家長必須從孩子幼時就開始施行「身教」,並依孩子生命成熟度施行有效「管教」,才能將成功特質烙印在孩子的心靈。孩子藉由「內化」這些特質,進而找到奮發向上的力量。

從上一章我們得知,好成績不能保障未來的成功。唯有細心培養孩子的成功特質,才能確保孩子的未來。

可是有些家長無奈地說:「我很認真培養孩子成功的特質,我告訴他要讀書上進,也告訴他不要和別人打架,好好跟其他小朋友相處,可是孩子總是不聽話。」為什麼我們想要灌注到孩子身上的特質,他們沒辦法吸收?為什麼方程式的樞紐f()沒辦法運作?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這樣的孩子,怎麼敎?
以下三個案例,你或許覺得似曾相識:

案例一:愛看電視的小明
小明的媽媽向兒童心理諮商師抱怨:「小明總是不聽話,愛看電視。我好言相勸,他依然故我。我用買玩具的方式利誘他,他維持不到一個禮拜又故態復萌。後來我受不了痛打他一頓,他就背著我偷偷看。我真的拿他沒辦法。為什麼小明這麼喜歡看電視?難道真的沒有辦法改變他嗎?」

案例二:自我中心的小英
小英的爸爸十分不解地向兒童心理諮商師說:「我跟我老婆都是研究所畢業,也算得上是菁英分子,我們一向待人謙和,為什麼我的孩子完全不管其他人的想法,想什麼就要什麼,完全沒有商量餘地?這樣的小孩要怎麼教?」

案例三:聽話的芊芊VS.不聽話的婷婷
芊芊的房間常常很亂,媽媽看到了問芊芊:「芊芊總是喜歡到媽咪的房間玩,會不會覺得媽咪的房間很乾淨、很舒服?」

芊芊大聲地說:「是!」媽媽接著說:「那媽媽教妳怎麼整理房間,芊芊的房間就可以保持乾淨了,好嗎?」芊芊很高興地說好。

可是婷婷媽媽的運氣就沒這麼好,她要婷婷把房間整理好,婷婷卻冷冷地回答:「這不會亂啊!哪裡亂?我是亂中有序。」

這三個案例提供一個起點,讓我們去探索如何「啟動」孩子的成功方程式,一步步協助他們邁向成功的未來。

成功祕密一:想改變孩子,得先改變自己

讓我們先從愛看電視的小明這個案例談起。為什麼小明這麼愛看電視呢?經過心理諮商師詳細了解後,發現與小明同住的奶奶很喜歡看電視,小明幼時,奶奶就一直讓小明看電視;小明的爸媽每天工作回家後疲憊不堪,也常藉由看電視消除疲勞。他們看電視時,就要求小學三年級的小明在房間裡做功課。小明受不了電視的誘惑,根本無法專心做功課,一直想離開房間和大人一起看電視。

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鄭石岩教授在書中提過,許多生活適應有問題的孩子,總可以追溯到身教殘留的不利因素。

家長以言教教導孩子,卻不知道孩子幼小的心智所蘊含的力量十分真誠,當年幼的孩子像海綿般吸收環境的典範時,不是依據大人所說的話,而是跟著大人的所作所為去做。

大人試圖用說的、用罵的去改造孩子,孩子的心智雖然幼小,卻沒辦法受欺騙,他看到的是你的行為,感受到的是你心靈的模式,他不管你說些什麼,他的心智逕自朝你為他樹立的典範走。這就是為什麼小明無法克制看電視的欲望。

身教的證明不勝枚舉。國外心理學研究發現(Eron, 1987),以嚴厲手段懲罰孩子,孩子長大後暴力傾向較其他孩子嚴重。這說明了以暴制暴,結果還是不好的。因為孩子在被懲罰的過程中,遭到暴力相向,感受到嚴苛心靈的氛圍,以後待人處世,也會不自覺以同樣嚴苛的心態面對,造成嚴重的暴力傾向。因為那是大人對待他的方式,也是他習得解決問題的因應模式。

現在許多家長對孩子都還滿和藹可親的,不致過於嚴苛。但是按身教理論推論,如果想知道你的孩子長大後有多成功,可以參照一下自己目前的成功度;你若想知道孩子未來具有多少成功特質,只要看看自己具備多少成功特質就知道了。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講的不只是先天遺傳,更重要的是後天身教的影響。

像小明這個案例,在他做功課時,父母就該關掉電視,陪在小明身邊看書;假日也可以帶小明到書店買些他有興趣的書,全家一起討論。這樣小明可以逐漸培養對書本的興趣,慢慢不依賴電視得到樂趣。如果父母堅持看電視是自己的權利,那麼小明長大後,下班時間八九不離十是在看電視,而不是用心教導孩子,也不是努力上進。這樣對他好嗎?

我就是這麼做的。孩子就讀國小時,我不以師大衛生教育系畢業為滿足,還利用暑假到高師大進修心理輔導諮商的研究所課程。與此同時,我購買了成語故事的書籍,要孩子趁暑假有空時,一天手抄一篇三到五百字的成語故事。當時她們年紀雖小,也能感受到爸爸努力上進的心,每天在家裡乖乖地抄寫故事,奠定良好的文學基礎,今天我和孩子才有這個機會一起出書,和大家分享我們的經驗。

我的三個孩子人際關係不錯,和我的身教也有密切關係。我在任職的國中極力推行「仁愛工作」,帶領其他國中老師及有心的學生走入貧困社區,幫助窮人家的孩子升學,給老人希望,給身障朋友溫暖。所以我的孩子自幼就懂得對身邊的朋友付出,功課不好的同學向她們請益時,她們都會耐心跟對方解釋。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人緣會不好呢?

出了社會,人際關係跟職場成功有密切關聯,所以,為了孩子好,改變自己吧!讓孩子有個學習與模仿的典範,這也是解救小明沉迷電視的唯一答案。(待續)

─ ─摘自:《10歲前,定終生:長大後,最感謝父母教我的7件事》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些家長還是會擔心孩子的課業,堅信會讀書便等於成功的傳統價值。不然為什麼我們老祖先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然而,孩子的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讀書這一條嗎?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