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吉用指揮棒揮灑音樂成聽得見的畫

戴德蔓
font print 人氣: 69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戴德蔓臺灣桃園報導)他,用一支畫筆,讓5個妹妹完成學業,還了父債;他,用一支指揮棒,讓可能成為角頭老大的孩子迷途知返;50歲的這一年,人生幾大樂事都讓他遇上了,娶得美嬌娘、初為人父、功成名就。本該苦盡甘來,老天爺卻又給了他一個剜心透骨的人生課題:9月22日,指揮家林俊吉帶著不捨與無奈,離開了他一手催生、帶大、揚名國際的平鎮國中管樂團,這個他養了23年的「孩子」。

說起臺灣桃園縣平鎮國中管樂團,用「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轟動武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紅到連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都前來取經,一年最高紀錄要接待國內外6個參訪團。

今年邁入24屆的鎮中管樂,是臺灣唯一拿到永久保存臺灣管樂協會盃管樂大賽冠軍旗的國中隊伍,也就是必須連續3年都奪得第一名,才有資格留下這面旗。2012年鎮中管樂,更勇奪新加坡國際管樂大賽金牌獎總冠軍,這是臺灣學生室內交響管樂團首次拿到國際比賽金牌,至於國內大小比賽得到的金牌數不勝數。

這麼強的隊伍,很難想像它的推手,竟是一位美術老師。

一把吉他開拓音樂道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的林俊吉,到了40歲才發現他的音樂天分比美術好,還沒這份自覺前,他純粹只是覺得,動態的音樂影響力大過靜態的美術,不聽都不行,所以開始投入音樂,如今他是全台唯一兼具美術、音樂雙碩士的指揮家。

國中畢業後,林俊吉才接觸音樂,一把吉他,開拓了他音樂的道路,從原本不會五線譜到專修指揮,同時也改變很多孩子的人生道路。選擇吉他,無非只是所有樂器中,它的花費最便宜,除了平時練練古典吉他,對於管弦樂的概念其實很模糊,所以1991年,鎮中管樂隊成立之初,林俊吉也跟孩子們一起學練。

一開始只能在學校的地下室練,一下雨地下室必淹水,只見每個學生拿著樂器邊捲褲管邊掃水,4年後總算搬到一樓工藝教室,在這沒空調、電扇的教室裡,伴隨著操場上吹來的黃沙,儘管團練結束後,個個都成了小泥人,孩子們還是甘之若飴。

因為在孩子們的心中,加入鎮中管樂很有榮耀感,而林老師給他們的教誨,影響的更是一輩子。

群星聚集就是閃亮星座

管樂隊第10屆黃姓校友說,如果沒有林老師,他的未來可能就是最近殺警案那群某幫、某派的一員、甚至是「大尾流氓」,因為他的爸爸走的就是那條江湖的不歸路,專門幫人「圍事、顧場」的。

黃校友說,未進平鎮國中時,已經耳聞林老師大名,好不容易考進鎮中管樂,他是全團唯一在團員面前被林老師罵哭的,樂器不練、功課又不好。有天,林老師指著他說:「你以後會有成就,我頭就給你當椅子坐。」

就因為這句話,黃校友奮發向上,花了2年時間,讓林俊吉對他改觀,畢業前,成績還從全校900多名進步到123名,跌破一堆人的眼鏡。現在,黃校友大學音樂系畢業後,也跟隨林俊吉學習與協助指導管樂班學弟妹。

在現在愛的教育下,不要說打罵,可能老師們言詞稍微嚴肅點, 家長與孩子可能就受不了,隔天就訴諸媒體了。林俊吉是如何做到,讓孩子在管樂隊的環境中,自動修整自己,比起其他孩子更具抗壓性、做事負責的人格特質呢?

「首先要先相信孩子,一開始就不相信他,孩子怎麼會聽你的。」孩子在林俊吉心裡,都像《閃亮的星座》這支日本曲子所描寫的含意一樣,每個人都是銀河系小小的一顆星,一顆星在宇宙中很不起眼,眾多星星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一個閃亮的星座,要讓人忽視你的存在都很難,而林俊吉也藉由演奏這首曲目,讓原本很不合群的某一屆團員,互相合作得到好成績。

指揮家林俊吉指揮平鎮國中管樂隊演出「當管樂遇上書法-赤壁懷古」。(汲音交響管樂團提供)

善盡社會責任

在「貴人們」的幫助下,林俊吉總能度過人生的重重難關。

40年前,爸爸逃離家庭,媽媽一人帶著6個孩子逃債到桃園,林俊吉知道,窮小孩要翻身唯有讀書一途。在求學的路上,林俊吉都是優等生,武陵高中畢業後,考入公費的師大美術系,這一路遇到不少恩師給予幫忙,所以進入平鎮國中任教後,對於孩子,他所抱持就是這份回饋的社會責任感。

為了吸引學生加入管樂隊,當時要求每班前10名才可以參加,而林俊吉深諳在台灣教育體制下,樂團想要茁壯發展,孩子們的功課也得兼顧,所以每週六、日,孩子到校團練,他自己也當起學科老師,免費幫學生指導功課,絕對不讓孩子成績退步,一旦退步就得退出管樂隊。

除了課業,林俊吉更看重孩子的品行,「尊敬長上、團隊優先」是他定下的團訓,「品德第一、學術雙修」則是宗旨。孩子的稜角會在這個大框架下自己做修正,出問題的機率不高,林俊吉坦言,「真正的挫折感,都是來自家長,捨不得孩子吃苦。」

孩子不是草莓、布丁族

「在林老師身上看到我小時候,老師對我們那種認真付出的感覺。」第20屆家長會總幹事賈豫華說,現在的老師,不敢說全部,但絕大部分,時間到點就下班,能不得罪父母、孩子就不得罪。

「功課好不好是一回事,我覺得品德最重要。」賈豫華害怕孩子以後會很自私,只想自己,所以聽聞林老師的名聲,很放心將孩子交給林老師。「有這樣的師資,加上這樣自律的團隊,孩子們的品德不會有大問題」,這也是很多孩子畢業多年,家長、孩子都與林老師保持聯繫的主要原因。

「孩子在管樂班學到的是,使命感與企圖心。」第17屆家長會長徐文雄以自己孩子為例,孩子是吹小號的,升上國三,因功課壓力,其實可以不吹了。當時孩子戴牙套做牙齒矯正,「真的不蓋你,吹得滿嘴都『吐血』了,還堅持要吹」,看得都心疼,勸他換成打擊樂器,怎麼說都不放棄,再加上,那一屆有「必須」把台管盃那面旗留在鎮中的壓力,孩子們達到目標的使命感非常強。

徐文雄舉另一個例子,林老師要求樂隊孩子們,每天都得跑操場,練習肺活量,如果團練沒練好的,還得背著樂器跑操場,國中3年下來,有人還練成了長跑健將,今年66快速道路42公里的路跑,第一名就是鎮中管樂畢業、今年大二的陳亮頤。

「其實管樂班的這些小孩,都不是草莓族、也不是布丁族,他們的意志都非常堅強,而林老師給予他們國中3年的訓練,讓孩子們有責任感,這是一輩子都受用的。」徐文雄感謝地說。

賈豫華非常贊同徐的說法,「學管樂,未來並不一定要走音樂,但曾經受過這樣的訓練,會造就他人格健全,內化成正向思考的心理素質,甚至連誤入歧途的小孩,都有可能走回正道。」

從草帽到燕尾服

說起參賽之路,從零到跨出去那一步路,林俊吉整整花了8年,前8年就是閉門練武功,後來經過家長們一再要求,總算克服資金上的困難,補足比賽該具備的樂器。初試啼聲就震垮一票人,當時全台總共有19隊參賽,一個早上就比完了,分數到下午3時半還沒出爐,鎮中管樂最後以89.8分,差0.2分與金牌擦身而過,而拿到金牌的6支隊伍都是台北縣市的學校,明眼人不難猜出其中原由。

儘管如此,當時參賽的學校,連評審都在問,「平鎮在哪裡啊」、「這個指揮是誰啊」、「聽說是美術系的,怎麼跑來管樂隊啊」?當然,隔年鎮中管樂就拿到特優第一名了,因為明顯比其他學校的實力高太多,接著大獎、小獎獎不完,也讓桃園縣洗脫「管樂隊沙漠」的稱號。

林俊吉2、30年來,致力推廣桃園的管樂發展,私下被譽為「桃園管樂教父」,1998年獲選桃園縣傑出青年,2007年更榮獲教師最高榮耀「師鐸獎」。

為了培養新銳管樂藝術家與推廣管樂藝文活動,2004年林俊吉與幾位志同道合的音樂家成立汲音交響管樂團,擔任藝術總監。有了美術功底的涵養,林俊吉將視覺藝術結合管樂創作,把交響樂團「劇場化」,帶給觀眾視覺與聽覺的雙重藝術感受,讓音樂會不只是音樂會。

從在戶外戴草帽頂著太陽,練著行進樂隊,到走進演藝廳,演奏交響樂團, 這個過程林俊吉笑稱是,「從草帽到燕尾服」。

林俊吉領著平鎮國中管樂隊在操場上團練。(林俊吉提供)

誠實面對本質 音樂才能感動人

林俊吉喜歡把指揮家比喻為畫家,「音樂走動的時候是有畫面的」。

在 林俊吉眼中,美術與音樂想的都是同一件事:「點線面、色彩、構圖」,音樂的點線面比較難體會:比如節奏就是點,大鼓是比較大的點、暗的點,小鼓是小點、亮 的點,銅鈸是清脆、清亮的點,鈸還是擴散的點;而高低音構成了樂器的色彩:低音是暗色,高音是亮色,像小喇叭就是金黃色。

林俊吉認為,一個好的指揮家,就是要將各種樂器的「音樂色彩」,揮灑成一幅「聽」得讓人感動的畫,而音樂不是只有表象的節拍、樂器,「要誠實面對音樂的面貌,用心真誠表達音樂的本質,這才能感動人」。

林俊吉的學生送給他的結婚Q版畫。(汲音交響管樂團提供)

真金不怕紅爐火 酒香不怕巷子深

走過貧困的年少,為了籌措5個妹妹的學費,減少媽媽的負擔,林俊吉大學時就兼了3個家教,手中的炭筆一磨再磨,常常一顆饅頭度過一天,原本就先天失調的身體,已經搖搖欲墜,管樂隊成立10年,教書、畫畫、樂隊,蠟燭多頭燒的結果,一場大病讓他走了鬼門關一回。

當時不得不請辭鎮中管樂指揮,經家長們再三請託,林俊吉只好硬著頭皮繼續熬下去,直到現在病因依然存在。也因為這樣,家長才知道,前10年林俊吉指導樂團一毛錢也沒拿,還不時倒貼幫忙弱勢學生。

50歲這年,緣分讓他與小13歲的第一屆管樂隊學生結為連理,9個月後小千金誕生,而在管樂界提起「林俊吉」,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人生的樂事都遇上了。不過這一、兩年,林俊吉卻飽受黑函攻擊之苦,為了不讓學校為難,9月22日,正式辭去鎮中管樂指揮一職。

離開了這個他養了23年的「孩子」,真的就像剜下一塊心頭肉,「真的很痛,但又很無奈」。林俊吉不諱言,他把人生最精華的青春歲月,從27歲到50歲都奉獻在鎮中管樂隊。「我真的是燃燒生命在教育孩子」,林俊吉忍不住哽咽:「人的一生無非祈求的就是一個好名譽與被尊重,我沒有期待賺到錢,但希望賺到上天給我們那份看不見的財與福。」

說到此,林俊吉眼眶依然泛紅,嘆了一口好長的氣,「唉!這個人生,怎麼這麼苦啊!怎麼就…這麼苦啊!」出家多年的媽媽也常勸他,「人生苦海,你也出家吧!」纖瘦的身材有著堅強意志的林俊吉告訴媽媽,「我的任務不在寺廟,而是應該要造福更多眾生」。

「真金不怕紅爐火,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捨的是那份情。最後,林俊吉找了一個理由安慰自己,「也許,這就是我的命吧!上天關了我一扇窗,又幫我開啟另一個門,是要我做更多的貢獻,不要只侷限在鎮中。」其實早前,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學校積極遊說他,舉家過去定居教學,只是一直放不下鎮中管樂。

儘管帶著不捨與無奈離開,林俊吉依然自詡為平鎮國中管樂團終身義工,就如今年9月21日,他在平鎮國中畢業音樂會留下的感言:「在夢境裡,我又聽到木管的絢爛音群,高銅的慷慨激昂,低音銅管低語聲。然而,在我永恆記憶中,我總是來到平鎮國中,耳邊始終迴響著:『尊敬長上、團隊為先』。」

離開鎮中管樂,林俊吉的指揮棒不會停下來,只是揮灑的空間,將從點,擴散到更廣闊的白雲藍天。◇

林俊吉簡介:

● 臺灣師大音樂碩士

● 臺灣師大美術碩士

● 臺灣音樂協會副理事長

●汲音交響管樂團藝術總監

● 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

桃園平鎮國中管樂團 – 第15-20屆展演精華

林俊吉指揮汲音交響管樂團:念奴嬌 – 《赤壁懷古》

責任編輯: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易凡桃園採訪報導】桃園縣平鎮國中管樂團可說在台灣國中管樂團中頗富盛名,在指揮林俊吉老師的帶領下,連連締造佳績,並曾創下連續六年獲得台灣區管樂比賽國中組特優第一名的榮譽!林老師表示:我們參加過十年的比賽,其中八次我們都是第一名。頂著這樣的光環,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 (大紀元記者黃采文台灣桃園報導)神韻國際藝術團五度來台巡演,12日起在桃園進行五場演出。15日晚間,最後一場演出結束後,舞台帷幕在爆滿的觀眾熱烈的掌聲中落下,舞台燈光熄滅後,仍有觀眾流連在表演會場的大廳前,或神情陶醉地討論演出情節,或在舞蹈演員的相片前拍照留念。台灣管樂協會常務理事林俊吉也駐足於此,他開心地重複說著:「演出很成功,很成功!」林俊吉從事音樂推廣與教育工作,對於神韻演出深具內涵與寓意,他深有感觸:「在美當中執行教化!」
  • 美國第一名嘴塔克·卡爾森因敢言遭封殺;前美國之音總監之子成保守派媒體鬥士;聯手川普馬斯克堅守媒體真相陣地。
  • 陳雲裳福慧雙全、進退自如的一生,既有雲霞蒸蔚的絢麗多姿,又有光風霽月的明淨清爽……是遠比娛樂圈的緋聞婚變更適宜年輕姑娘眺望的風景。
  •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迪士尼改編成頗具女權色彩、實現自我價值的超級英雄。而神州千古傳頌的木蘭則是忠孝節義、智勇雙全、賢淑高潔的化身。雖然戰功赫赫、封為尚書郎,木蘭還是辭官隱退,回歸傳統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一知識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聰。他小時候跑去看過槍斃「反革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種場面,「回來吃不下飯。」
  •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李歐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腦溢血過世,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
  • 白先勇: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比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