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行:行走;始:開始;於:從。意思是走千里遠的路,要從眼前的這第一步走起。比喻任何遠大的目標,都要從目前細微的小事情做起。
【例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萬里長城也是古代中國人一磚一磚砌起來的。
【近義;反義】積少成多 滴水穿石;好高騖遠 好大喜功
這個成語出自《老子•六四章》。老子是我國古代道家的創始人。他寫過一部書叫《老子》。
在《老子》這部書裡,作者用了許多生動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總是從小到大發展變化的。比如,老子曾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意思是說,用雙臂才能合抱的大樹,生於細小的幼枝;很多層高的亭台,是從第一筐土壘起的;千萬里那樣遠的路程,開始於腳下的第一步。
有一位作家寫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建築百丈高樓,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因此,不要看不起小事情,小事情做不好,是成就不了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