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江山之固 在德不在險

——劉禹錫〈金陵懷古〉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于學謙


 金陵懷古 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首聯寫的是晨景和晚景。詩人為尋訪東吳當年冶鑄之地——冶城的遺蹟,來到江邊,正逢早潮上漲,水天空闊,滿川風濤。冶城這一以冶製吳刀、吳鉤著名的古蹟,究竟在哪兒呢?詩人徘徊尋覓,卻四顧茫然,只有那江濤的拍岸聲和江邊一片荒涼的景象。它彷彿告訴人們:冶城和吳國的雄圖霸業一樣,早已在時間的長河中,消逝得無影無蹤了!傍晚時分,征虜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暉之中,伴隨著它的,不過是投在地上的長長的黑影而已,那東晉王謝貴族之家,曾在這裡餞行送別的熱鬧排場,也早已銷聲匿跡。儘管亭子與夕陽依舊,但人事卻已全非。詩在開頭兩句,巧妙地把盛衰對比,從景語中道出,使詩歌一落筆就緊扣題意,自然流露 出弔古傷今之情。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頷聯兩句,雖然仍是寫景,但此處寫的景,則不僅是對歷史陳蹟的憑弔,而且以雄偉美麗的山川為見證以抒懷,藉以形象地表達出詩人對某一歷史問題的識見。看啦,時序雖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戰船——蔡洲,卻已長出一片嫩綠的新草;那向稱金陵門戶的幕府山,正雄視大江,山頂上升起裊裊青煙,光景依然如舊。面對著滔滔江流,詩人想起了東晉軍閥蘇峻,曾一度襲破金陵,企圖憑藉險阻,建立霸業。不久,陶侃、溫嶠起兵,在此伐叛,舟師四萬次於蔡洲。一時舳艫相望,旌旗蔽空,激戰累日,終於擊敗蘇峻,使晉室轉危為安。他還想起幕府山正是由於丞相王導,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駐守而得名。但曾幾何時,東晉仍然被劉宋所代替,衡陽王劉義季,出任南兗州刺史,此山從此又成為劉宋新貴們祖餞之處。山川風物在變幻的歷史長河中,有沒有變異呢?沒有,詩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綠,舊煙歲歲青。這一聯,融古今事與眼前景為一體。「新草綠」、「舊煙青」六字,下得醒豁鮮明,情景交融,並為下文的感慨作鋪墊。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頸聯承上兩聯,轉入議論。詩人以極其精練的語言,揭示了六朝興亡的祕密,並示警當世。六朝的繁華哪裏去了?當時的權貴而今安在?險要的山川形勢,並沒有為他們的長治久安提供保障;國家興亡,原當取決於人事!在這一聯裡,詩人思接千里,自鑄偉詞,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險」的卓越見解。後來,宋王安石〈金陵懷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橋江,敵國當時指顧降。山水雄豪空復在,君王神武自無雙。」即由此化出。足見議論之高,識見之卓。

尾聯「《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六朝帝王憑恃天險、縱情享樂而國亡,歷史的教訓,有沒有被後世記取呢?詩人以《玉樹後庭花》尚在流行,暗示當今唐代的統治者,依托關中百二山河之險,沉溺在聲色享樂之中,正步著六朝的後塵,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玉樹後庭花》是公認的亡國之音。詩含蓄地把鑒戒亡國之意,寄寓於一種音樂現象之中,可謂意味深長。晚唐詩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便是脫胎於此。

清代李重華《貞一齋詩說》說:「詠史詩不必鑿鑿指事實,看古人名作可見。」劉禹錫這首詩就是這樣,首聯從題前搖曳而來,尾聯從題後迤邐而去。前兩聯,只點出與六朝有關的金陵名勝古蹟,以暗示千古興亡之所由。而不是為了追懷一朝、一帝、一 事、一物。以後兩聯,則通過議論和感慨,借古諷今,揭示出全詩主旨。這種手法,用在詠史詩、懷古詩中,是頗為高明的。

正是:「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也!」固若金湯,在於人心,而不在擁兵自重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紀元1127年(南宋高宗建炎元年)秋的一天,南宋京城一片悲悽淒慘,人民嚶嚶飲泣,「識與不識,皆流涕」,哀悼剛剛被昏君奸臣斬首的抗金志士、愛國太學生陳東。
  • 杜荀鶴的這首詩,通過敘寫兩次經過胡城縣的所見所聞,揭露當時官吏作威作福、欺壓人民,反而得到升賞的不合理現實。
  • 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 若教解愛繁華事,凍煞黃金屋裡人!
  • 錦衣鮮華手擎鶻,閒行氣貌多輕忽。 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 夏詩醇:報國勇進,勿忘教訓!
  • 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村行。 向晚一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 年年養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