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報國勇進,勿忘教訓!

——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選一)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于學謙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台。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陳子昂在政治上的苦悶,在詩中有時用美人遲暮之感,以表現出來;有時卻用激憤慷慨之音,表現出來。這首詩是他的自述,他以激憤之情,表達了他對時政的不滿。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陳子昂出身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陳元敬,舉明經,調文林郎。他父親虔誠信道,「餑地骨、煉雲膏,四十餘年。」(盧藏用《陳氏別傳》)。他本人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他記述自己:少有報國之志,從四川一個邊遠的地方,從草野之中,拔劍而起,志在報國。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台。」他曾兩次從軍,一次隨喬知之西征,直至丁零塞;一次隨武攸宜北征契丹,到過單于台。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登上高山,縱目遠望千里,使我產生了悠悠懷古之思 ,浩浩衛國之情。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誰說沒有忘記以前發生的禍亂?那些創巨痛深的往事,在不少人那裏,已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在心;那些不可忘懷的教訓,似乎己被歷史的車輪,輾成塵埃,被棄置不顧了。詩末兩句,飽含了對國事的無窮憂慮,他認為歷史的教訓,是不能忘記的!

陳子昂的詩受建安、正始詩人的影響較深,唐皎然在《詩論》中,評價他的《感遇》詩,說:「子昂《感遇》,其源出於阮公《詠懷》,他的一些邊塞詩,和建安詩中,梗概而多氣。」他的寫時事之作,直面現實,針砭時弊,慷慨蒼勁。他的詩,沒有半點齊梁浮艷的氣息,在詩歌革新上,是最有貢獻的人。

【附言】
人不能糊塗一生,要時刻吸取教訓,更新、奮進。忘記過去,就等於棄置和背叛過去的經驗教訓,而毫無長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識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一個國家和一個人一樣,都應該「悟已往、而知來」。中共偏要人民忘掉六四、忘掉大躍進、忘掉文化大革命……總之,忘掉他們所犯下的一切罪惡,以便他們繼續危害和奴役人民。大家一定要警惕!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紀元1127年(南宋高宗建炎元年)秋的一天,南宋京城一片悲悽淒慘,人民嚶嚶飲泣,「識與不識,皆流涕」,哀悼剛剛被昏君奸臣斬首的抗金志士、愛國太學生陳東。
  • 杜荀鶴的這首詩,通過敘寫兩次經過胡城縣的所見所聞,揭露當時官吏作威作福、欺壓人民,反而得到升賞的不合理現實。
  • 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 若教解愛繁華事,凍煞黃金屋裡人!
  • 錦衣鮮華手擎鶻,閒行氣貌多輕忽。 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 人說紅塵世間原本就是一個大的名利場,待久了能有幾人不會被誘惑沉淪。守住純淨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圓容殊勝,自在逍遙、洒脫不羈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兒垂釣的童真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淨無欲的純美內心畫卷。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時候反而事情難辦成。榆莢形如銅錢生在樹上,楊花如玉屑灑落在街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