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新加坡博彩下载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中國知識分子反思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

我的抗日從軍行 6

作者:孫國棟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下篇)
二、二零一師炮四連

十萬知識青年軍分十個師,每師約一萬人。政大的學生編在二零一師,駐地在壁山,壁山是重慶市的衛星小鎮,本來無名,自從成為青年軍二零一師的駐地後,知名度大增,車隊離開小溫泉,便直駛往壁山。

車行約二小時,直入二零一師的師部,經過報到手續後,第一件事是各人選擇兵種以備編隊。我心裏有點躊躇,本來從軍已置生死於度外,無論那一種兵,大不了是戰死沙場而已。但我有點害怕步兵的肉搏戰。我覺得和敵人面對面,對準敵人的胸膛用刺刀猛剌,雖然是深仇大恨的敵人,仍是很殘酷的。所以我不願意參加步兵,改入炮兵。炮兵無論殺敵或被敵殺,都不要面對面的殺戮。於是我被編入炮兵第四連,政大的同學大多與我同編入「炮四連」。原來炮兵又細分不同的兵,其中犧牲率高達78%的是炮兵中的「前進觀察」兵,因為要深入敵人的陣地測量敵人的實力集中點,所以特別危險。「前進觀察」兵必需具備測量的技術。我忖度我的數學能力可以勝任,所以參加為「前進觀察」兵。

炮四連大約一百人,政大同學約十二、三人,現在記得名字的有九人:除我之外是張震東、黃典謨,李陰泰、袁廣馥、蔡繼善、郭宜奎、戴樹冉、徐立。中央大學約六、七人,現在記得名字的只有陳家玨與袁君範兩人。其餘多來自中學。有一人身份很特殊,自稱是軍政部的文職軍屬,已帶少將軍銜,為了響應從軍運動,願意來當二等戰鬥兵,這也是當時特有的愛國表現。

報到的翌日,清晨到師部集合,聽師長訓話。師長戴之奇是一位清瞿的中年軍人,雙目炯炯有神,表現得沉著而堅定。講些勉勵的話,頗有文化修養。訓話後又解釋步兵操典的基本動作,僅「立正」一動作,他作多方面闡釋,頗有哲學的意味。如果是普通徵來的壯丁,恐怕會聽不懂。當講話時全體官兵都席地而坐,他一聲起立,卻能藉著雙膝的力量迅速立起,我們對他的印象很好。(聽說抗戰勝利後,他在內戰中戰死,這是非常可惜的)。

「炮四連」的連長身體頗魁梧,人也誠懇平和,很有親和力。他說帶學生兵很不容易,文化水平越高的兵越難帶。他認為文化水平與集體操作水平常成反比例。

入營的第三天,每人發步槍一枝(但沒有子彈)。教武器的教官指導運用步槍,要我們視武器為第二生命,愛惜武器,常常撫摸武器有如寵物。又講解機關鎗的性能,指導我們如何分拆和再合成機關鎗,我覺得這些實際的知識比大學中講理論的課目較新鮮有趣,連長要我們選出負責伙食的同學,辦理全連的伙食。青年軍的主食費和副食費都頗豐厚,比在學校時好些,我們選出徐同學辦理伙食,伙食十分好。

入營第四天,師部派來一位女政治指導員,教唱抗戰歌。她很年青,眉目娟秀,長髮垂肩,很有風致。大概也是青年從軍初入軍隊擔任政治工作的,所以顯得有點靦腆而矜持。她的歌聲很甜潤,所教的歌曲,其實我們早就會唱了,但為了愛聽她的歌喉,所以要她重教又重教。後來她發覺真相,愈發顯得靦腆,我們卻大笑。她說「你們使奸,戲弄於我,我不教了。」扭頭就走了,我們越發大笑。當了兵,行為就變得無賴。(待續)
@

--轉自黃花崗雜誌第六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作者前言: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十萬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是我國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動人心弦的一幕。當時我投筆從戎,加入青年軍二零一師,其後奉調到緬甸戰場,及勝利歸來,匆匆過了五十八年,竟因種種原因,未曾把當時的點滴記下,而今垂垂老矣。日月遷逝,我從軍的經歷,恐將隨我生命的消逝而隱沒,則對我此生不免有辜負之感。於是撥冗抽暇,把當時所見所聞,盡所未曾遺忘者記下,雖一點一滴之微,卻寓有我民族艱苦奮鬥以雪百年國恥的痕跡。我能參加青年軍,實覺無負此生,足以自壯。 二零零二年七月七日記於美國加州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shown)孫國棟先生(1922-2013),著名歷史學家。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孫國棟先生就讀於重慶國立政治大学三年级,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其後奉調到缅甸戰場,服役於新一軍孫立人將軍麾下。他曾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的經歷談抗戰,在接受美國舊金山希望之聲廣播電台的採訪時指出,「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 肯尼迪遇刺案背後的黑幕終於揭開?川普(特朗普)公開大量機密文件,CIA到底有沒有參與其中?
  • 張蔭梧將軍實際上他是一位怎樣的人物呢?在他的故友,名作家王藍的筆下,他是一位被稱為「硬漢將軍」的了不起的人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