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国体育彩票开奖结果 - App Store

奇特的板文

作者:葛瑞姆.漢卡克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鮮為人知的「摩利克赫朗果朗果」也是復活節島的神祕故事之一,土語「摩利」的意思是「學者」或「特殊知識的專家」。

據說第一位「摩利」專家(請勿與紐西蘭土著毛利人﹝Maori﹞混在一起)是跟霍圖‧瑪圖阿本人一起來到復活節島。他們是文書人員及知識分子。他們的職責是朗誦霍圖‧瑪圖阿從希瓦帶來的六十四片木板文字,以及在原版字跡模糊不清時,負責將舊版文字抄寫雕刻在新的木板上。

這並不是神話,因為二十四片「朗果朗果木板」(Rongorongo tablets)一直保存至今。它們古老的全名為「克赫摩圖摩朗果朗果」(Ko Hau Motu Mo Rongorongo),其字面意思為「朗誦的條文」。這些象形文字通常刻在扁平的木板上,木板邊緣已磨損成圓形,因長期使用及年歲久遠的緣故,使板面泛著油光。木板刻畫一排排整齊的文字,每排高度大約一公分,有數百種符號,包括動物、小鳥、魚和抽象形狀。語言學家指出,有很多符號「代表發音的字母或音節」,這些象形文字先進的程度,和古埃及或印度河谷文明差不多。

「朗果朗果象形文字」特別吸引人之處在於:

它具有罕見奇特的書寫方式―—「牛耕式書寫法」(boustrophedon),即第一行若由左到右書寫,第二行則由右至左書寫,像這樣子左右或上下交互書寫,也就是說,閱讀這些符號時必須時常轉動木板。毫無疑問的,這些象形文字一定是由專家雕刻在板面上,它代表古代藝術的結晶。

在復活節島蒐集的口述歷史明白指出,閱讀與書寫象形符號的知識體系是代代相傳的,而且在安納根納灣建立了圓形的校園,以傳授這些知識,直至一八六二年島上教師及長老都被蓄奴者俘虜為止。從此以後,聯繫復活節島與過去傳統的文化橋樑只是粗略保存下來,安納根納成為島民一年一度聚會慶祝,聆聽板文朗誦的重要場合。

十九世紀時,歐洲與美國探險家曾聽過一些板文朗誦,但這些符號並沒有翻譯成現代文字。幾位學者聲稱已將這些符號解碼,最近一份聲明是在一九九七年發布,但後來都無下文。事實上,我們今天只能猜測這些神聖板文的意義,但島民為何長久以來如此重視板文符號則不得而知。我們雖然試圖解釋更基本的東西──像是如何及為何象形符號和板文會來到這個不可能的地點,但也僅止於猜測。德國巴伐利亞聖方濟教會神父英格勒特(Sabastian Englert),同時也是業餘的考古學家,他在復活節島居住三十多年時間,對這些問題看得很透徹:

無論在何處發現的書面文字,幾乎都是大型複雜社會的產物,因為有大量的訊息需要以文字記載。文字的誕生便是源自這種需要,但一小群與世隔絕的團體能擁有這些文字,的確非常少見。板文由復活節島上的小團體所需要或發明,實在不可思議。但目前為止尚未在該島以外的地方找出這些板文的由來。@

摘編自《天之鏡》全譯本 商周出版 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由於這樣的一幅地圖只有在西元前四千年之前才有可能繪製成,我們不得不對人類文明的歷史重新加以考量。根據一般學者的看法,西元前四千年之前,根本不可能有文明存在......
  • (shown)有沒有可能,一個高度發展、足以繪測南極大陸的人類文明,在西元前一萬三千年左右曾經出現在地球上,然後忽然消失?
  • (shown)史崔臣教授認為,種種跡象顯示,這些地圖是一個古老、神祕、科技上頗為先進的文明遺留下來的文物。
  • (shown)奧梅克人曾經建立相當輝煌的文明,進行過大規模的工程計畫。他們發展出高超的技藝,有能力雕琢和處理巨大的石塊......
  • (shown)三百名生還者坐上兩艘大型海上獨木舟,靠著神奇力量預知島嶼位置,並利用星象指引航程駛抵「特彼多奧特赫那」......
  • (shown)復活節島的神祕歷史,在該島於十八世紀首次接觸西方文明以前,同樣也受到神王王朝的統治......
  • (shown)有些學者揣測這七尊「摩艾」,代表復活節島最初的七位賢者。
  • 在遙遠的青藏高原上,有著深藍色的天空,與潔淨的草原,這裡是文藝青年的嚮往之地,這裡是經歷挫折的人們尋找內心安慰的地方,這裡也是都市中的人們洗滌心靈的地方,這裡同樣有著古老的文明,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曾經位於青藏高原上的文明古國「象雄王國」。
  • 南極巨大洞口,通往外星人的祕密基地? 冰層下2英里,發現史前文明的證據?!南極金字塔是亞特蘭提斯造的?
  • 考古學家發現神祕山銅,亞特蘭提斯真實存在?!25萬年前的鋁器,遠古高科技 VS 現代人造品,真相是什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