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孩童數學不好與先天有關 家教無用
【大紀元2013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擔心小孩數學不好的家長們,往往都認為聘請家教是提升其數學能力的最佳方法,但最近一份研究表明,聘請家教不一定有效。
路透社報導,這份刊登在《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網路版的研究指出,腦部關鍵結構的大小,以及該結構和其他區域的連結,有助發現哪些8、9歲孩子幾乎無法受益於一對一數學指導。
該研究共同作者、史丹佛大學醫學系精神病與行為科學教授梅農(Vinod Menon)說:「我們可透過腦部結構和其連結的測量,來預測一個孩子透過家教究竟能吸收多少東西。」
儘管這是首度用腦部影像來探索腦部特質與學習算術能力之間關聯性的研究,但該研究被知名期刊登載後,立即引來了許多批評。
賓州大學醫學倫理教授莫雷諾(Jonathan Moreno)擔心,部份家長和老師可能會因為這份研究而「放棄了」數學不好的孩童。他說:「如果這個想法廣泛被接受,許多家長在決定聘請家教前,會先檢查他們孩子的大腦,這會引起很大的問題。」
梅農和其研究同僚同意,他們的研究不應該被引導出一個草率的結論。他們正在探索是否任何外力的介入可改變數學不好的孩童大腦,進而讓他們可透過家教學好數學。梅農說,如同學習會增加成人腦灰質的數量,或許某些方式可在孩童開始接受數學家教前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腦部相關區域。
該研究另一共同作者、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特教教授林恩•福克斯(Lynn Fuchs)說,該研究已被認為是一個了解為何某些小孩比其他人更能學好數學的原因。
在進行這項研究時,這些科學家首先針對24位小三學生進行了IQ、記憶力、閱讀和數學能力的多次衡量測試。這些孩童也進行了腦力想像。結構性的磁共振現象(MRI)顯示了學童腦部各個區域的容量和形狀,而功能性的磁共振現象則顯示了其間的關聯。
然後,這些小孩在8個星期內接受了22堂一對一的教學課程,或每週8~9個小時的教學。教學時強調數學知識(如5 + 4 = 4 + 5,或加起來等於9的各種運算式),以及快速心算(如快速回答6 + 9等於多少)。
通過家教課程後,孩童的數學能力增強了,也能更正確且更快速回答問題。然而,改善的程度差異很大,最差的僅改善8%,最好的能改善198%。
梅農表示,他們比較家教前後的大腦圖像後發現,右側海馬組織負責形成記憶的腦灰質(神經元)容量變化多達10%,而海馬、前額葉皮質和基底神經節之間的連結強度變化約15%。
梅農教授說,前額葉皮質「對於認知控制很重要,它扮演了形成長期記憶的一個重要角色。」而基底神經節則「涉及到習慣的形成和記憶的處理」。他還說,「右側海馬組織較肥大且海馬和這兩塊區域連結更強的小孩,數學解題的技巧比其他人改善更多。」
埃默里大學心理學家利林菲爾德(Scott Lilienfeld)認為:「這個非常初步的證據表明,腦部測量可能會告訴你一些心理測量無法說明的事。但重要的是還需要第二組能得出相同結論的樣本來支持。」他共同執筆的新書《洗腦:盲目的神經科學誘人上訴》中對神經影像學頗有些微詞。
他說,由於腦部圖像似乎比其他的心理測量還要嚴謹,這會讓許多家長和教育學者將這份研究解讀為孩童注定學不好數學的確切證據,「在此應該小心為是。」
(責任編輯:畢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