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3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灣台中報導)神韻巡迴藝術團3月8日下午,在灑滿陽光的中山堂進行第二場次的演出。現場觀眾興味十足地看著源自中國經典小說《西遊記》中的《智收沙和尚》與其它的舞蹈,包括彝族、蒙古族舞蹈。其中一位在大陸成長的大學教授年年都來觀賞神韻,且百看不厭,一年看好幾場,他對神韻以往演出的節目如數家珍。
這位在大陸北京唸書的許教授(化名),畢業後到美國深造,現在輾轉到台灣教書,約有4、5年了。他說,自己是每年都來看神韻的,而且是從在美國就開始觀賞,他也在台北觀賞過神韻,一年看好幾場。
「音樂旋律非常優美,百聽不厭、舞蹈百看不厭,天幕也很棒,年年都令人驚歎,不只是我有這樣的感覺,西方人也有同感。這些純善、純美在現在的生活中,已經很難看到了,很悲哀的。」他說,現在回到日常生活中的環境,簡直就是無法相比了。
當講述關於神韻演出的感受時,許教授感動的聲音微微顫抖,但是眼神卻有一種找到寶物的神情。他從神韻藝術團在世界上開始演出的第一台晚會就開始觀賞,他接著數起,「《敦煌造像》、《大清格格》、《嫦娥奔月》、《岳飛》」等等,他說這些都是神韻的精髓。
「還有很多很多」,即使已經過了好幾年,每一幕、音樂他都記得很清楚,以《大清格格》為例,「那個姿勢非常優美,好像不是‥‥‥一般人的行為舉止,為甚麼那麼優雅?!那個姿勢。」回憶神韻藝術團演出的過往片段都能讓許教授陶醉其中。
神韻藝術團年年來台灣,有許多大陸人士聽聞後,也到台灣觀賞。許教授表示,他知道,也有看到自己對岸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