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娱乐城 论坛-17 娱乐-hkjc tv香港Rapp

父母出錢越多 孩子大學成績越差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2月07日訊】美國一項新的全國性研究顯示:父母出錢越多,孩子的大學成績越差。

和貧困家庭相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們更有機會上大學而且更容易完成學業順利畢業,因為許多大學生半途而廢是出於財務原因。但一項名為「更多是好還是壞?大學期間父母資金投入」的研究表明,父母給的錢越多,子女的成績就越差,而且在所有四年制本科院校都是如此。

進行這項研究的是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默塞德分校社會學助理教授勞拉‧漢密爾頓(Laura Hamilton)博士。1月份的《美國社會學評論》雜誌(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刊登了漢密爾頓博士的這項研究。

為開展這項研究,漢密爾頓博士使用了三組聯邦數據,分別包括「大學學士和學士學位以上的長期追蹤研究」(Baccalaureate and Beyond Study)、「大一新生調查」(Beginning Postsecondary Students Study)和「高校學生獲資助情況研究」(National Postsecondary Student Aid Study)。她在家長們社會經濟地位相同的條件下,比較了父母所提供的資金和子女的學習成績。

漢密爾頓博士表示,在孩子大學期間,父母的經濟資助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影響,並不會讓孩子成績差到被退學。但它會削弱孩子的學業表現。得到父母無限制資助的本科生的求學態度可能不像那些自己負擔大學學費的學生那麼認真。但是這樣的研究結果確實讓人感到意外,因為「大家總是覺得給孩子們的越多,他們表現得就會越好。」

父母出錢對孩子成績的負面影響,在昂貴的私立院校尤其明顯,而在那些聲名顯赫的著名學府則不是那麼明顯。

連年暴漲的學費也是父母們增加對孩子教育資助的原因之一。根據大學理事會提供的數據,在2011~12學年,四年制公立院校對本州生的平均學雜費由原來的$8,256美元增加到$8,655美元。

但是根據漢密爾頓博士的調查,大學生平均每週花費在課堂和研究上的時間是 28小時,比普通高中生的時間還少。而花費在社交和娛樂活動方面的時間有41個小時。來自父母的充足的經濟支持,使年輕的大學生們有機會「享受」大學生活,而不願意去打工。

漢密爾頓博士說,有些家庭為承擔子女的大學費用省吃儉用,從親戚那裏東挪西借,還向銀行貸款。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夠好,畢業就業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受影響最大的不是那些富人家庭,因為他們有深厚的社會關係,可以很容易地為子女找到工作;中產階級家庭卻會在這方面受到嚴重影響,家長們辛勤工作來支付大學費用,甚至要投入退休金,孩子們畢業時父母手裡的錢已經所剩無幾了。

如何消除這種父母出錢對孩子成績造成的負面影響?一個比較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覺得學費是他們自己「賺」來的。漢密爾頓博士的研究數據顯示,來自助學金、獎學金、實習工作以及其它非父母資助的錢,不僅不會影響孩子的成績,還會使孩子獲得成就感,對成績有促進作用。

漢密爾頓博士強調,她並不反對那些能夠負擔得起學費的父母資助他們的孩子。相反,她說,父母們需要更加明確他們的付出是為了甚麼,然後利用經濟資助來實現他們的目標。漢密爾頓博士建議父母們「做明智的投資」。這意味著要評估各項費用,在大學生活的幾年裡,所有開支是不能等同對待的。換句話說,明智的父母會大力支持孩子的無薪實習,卻不會為孩子的假期遊玩買單。

(責任編輯:簡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周容編譯報導)斯坦福大學20日宣佈,由於學校增加的財務援助資金,讓那些中等收入家庭的學生,和那些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可以免費上學。
  • 日本東京大學表示,他們將從今年開始,將擴大對留學生的學費減半範圍,對象以經濟拮据的博士班研究生,和自費留學生為主,東京大學副校長「平尾公彥」說,東大希望藉由這樣的措施,能夠匯集更多的人才。
  • 【大紀元4月23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2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大學2012年班級畢業生即將面臨就業市場的嚴酷考驗。
  • 研究顯示,個性討喜的孩子小時候可能得到比較多的酬勞、獎賞金或紅包,長大之後,其獲得父母親資助的生活經費比例也比較大。美國人口協會(Populat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依據2005年、2007年、以及2009年抽樣1,368位19歲至22歲的青年,經過2,000多次的訪談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
  • (大紀元記者任凱文編譯報導)這些天有關大學費用的好消息是:今年秋季,私立大學學費增加3.9%。儘管該比例遠高於整體通脹,但卻是40多年來最小增幅的一次,且遠低於公立大學的學費增幅。
  • (大紀元記者文芳多倫多編譯報導)加美兩國都有大學學費高昂的問題。如何順利既能圓大學夢,又能支付高額學費?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是抗議政府,家長節衣縮食,或是學生打工攢錢?學費漲不停,如何解決?辦法肯定有,就看各方願意與否。政府有赤字財政困擾,個人有時熊掌與魚不可兼得,而有些方法,或許可以借鑒。
  • (大紀元記者鄧斌美國新澤西編譯報導)今年秋天普林斯頓大學的學費漲價後,將成為常春籐學校中第一個學費超過4萬美元的學校。校方是在週一宣佈這個決定的。學校董事會決定將學費增加3.9%,而且住宿費也會相應的增加。這意味著今年秋天,本科生的學費將達到4萬美元,而住宿費將達到1萬3千美元。換句話說,4年大學的總花費將超過20萬美元。
  • 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過BN(O)簽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移居英國,當中家長最為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許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移民英國的港爸Gordon Lam,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來到英國讀中學,即將升讀大學,究竟他們需負擔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樣應對龐大的教育支出呢?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躺平就可以賺錢的特殊實驗,計劃時長6週,為什麼卻沒人能堅持超過一週?自由對於生命來說到底有多重要?結果令人難以置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