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6日電)曾體驗都市生活最後回到故鄉的呂縉宇,離職後一股腦投入生態研究,人生不求物欲生活,重視生命,從環境中讓大家學習保育。
44歲只有高中畢業學歷的山豬「呂縉宇」,自小在深山中與動植物一同長大,家中並不富裕的他曾嚮往繁華都市生活,高中畢業後離家到都市謀生,仍是懷念在台東無拘束且能光腳踩在土地上踏實的感覺。
36歲的小官9年前參與員工旅遊時,深深被呂縉宇活潑有趣的解說吸引,隨後到台東定居,並與山豬共同經營生態與民宿「有人在家」,她說,任何時間點,不論主人是否在家,只要有人進來就是有人在家。
走進「有人在家」民宿迎賓或許不是男女主人,而是每個與呂縉宇和小官個性相似的朋友或房客,客廳沒有富麗堂皇的擺飾最吸睛的是,而是生命起源的收藏。
呂縉宇指著種子牆說,這是歷年來調查或是在路上撿的,每個種子都象徵著生命的起源,也代表著每個希望,他說,每顆種子都有機會成為不同生命,每顆樹都具有生命,應從小照顧到長大。
他說,過去不知道什麼是保育類、動物抓到也不會愛護,可以拿去賣錢或吃入肚、為生火砍柴,對自然環境予取予求跟本不知道什麼才是水土保持,更不知道動植物的分類及不同科屬或學名。
為多認識成長的環境,呂縉宇離職後一股腦投入「玩生態」,他說,四處去參加生態的課程,最懷念的是用帆布訂做一個可以裝下20多本圖鑑,每天帶著圖鑑實地研究與了解,連科學方法都沒有,就是一個傻勁想要認識與了解更多的台東。
直到認識志同道合的同伴並擔任研究助理工作時,呂縉宇才算真正懂得如何研究生態,透過蒐集、記錄等研究方法,學習認識與觀察生態並透過影像記錄。
「民宿是主人的個性與生活態度」,呂縉宇說,民宿沒有透過廣告,都是曾住過的朋友口耳相傳,此外,與小官也將生活紀錄在臉書與部落格,透過文字與圖片吸引與民宿「氣味」相投的人入宿。
小官說,「餓不死就好」,民宿也租下戶外空間,將廢屋打造成具有環保概念的書屋,提供利嘉部落小孩放學後另一個休閒的空間,此外,戶外的公共空間還有舞台,不定時有表演活動,例如兒童劇團公益演出。
呂縉宇分享小學生對生命啟發的意義,他說,某天1名固定到書屋讀書的小學四年級學童,在路上看到受傷的蝙蝠想要幫忙牠,不過卻不知道如何處理,於是將蝙蝠帶到民宿尋求幫忙。
他說,對小朋友而言,是一堂重要的生命課程,看到生命的意義可以被關注,比課本上的知識還重要。
「咦!為什麼水龍頭會移頭」,參與聚會山豬頭偏過去,仔細瞧瞧,由於觀光客的大舉入侵,寄居蟹被抓的抓、被機車輾過的慘死輪下,民眾大飽口福後,將螺貝類殼丟棄,讓寄居蟹換屋時沒有窩可以住,只能從垃圾堆中找水龍頭、洗衣精瓶蓋、養樂多瓶或電燈炮當殼。
呂縉宇的研究團隊發起還給寄居蟹一個家,讓民眾透過公益旅行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他說,生態資源需要永續長存,觀光旅行時若能多留意,路過但不要破壞它。
呂縉宇說,在全球化及地球村的壓力下,資源開發是擋不住,人口外移也非全然不好,透過過濾的形式,留下適合台東的人,而相較於被許多工廠包圍的花蓮,台東仍有優勢,「現在剛好是台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