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NBA 彩经

老店新生 毛筆轉化成彩妝刷具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15日報導】青年圓夢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15日電)背著百年筆墨專家老店招牌,眼看原本逐漸萎縮毛筆市場,因緣際會下,把製作毛筆的細膩過程轉化成彩妝用品的刷具,百年筆墨莊第4代接班人林昌隆說,處處留心皆學問。

過去學生時代規定每週要用毛筆寫字,但因時代變遷,毛筆變成許多人修身養性的用途,除平時用來鍛鍊身心外,使用人口急速下降。

位在台北市重慶北路2段的林三益筆墨專家,原是製造毛筆相關產業,但因市場萎縮,眼看百年傳統家業可能面臨瓶頸,第4代接班人林昌隆以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的心態接手,並踏入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彩妝產業,讓老店加入新血,更重新活絡。

採訪過程中,客人不斷上門,除詢問老店新產業的彩具外,還有許多客人是因為跨足新產業後,從中了解林三益毛筆專業。

林昌隆說,林三益筆墨專家雖然增加新產業,但一直以來,就是希望把毛筆本業做好,透過彩妝市場,只是讓更多人了解林三益是以毛筆相關產業起家。

林昌隆,林三益的第4代接班人,原本想要從事與大眾傳播相關行業,但因緣際會下,接手家族產業,從基本的業務做起。

他說,業務就是到處與廠商接洽,但從北跑到南,發現毛筆產業市場逐漸萎縮,某次經過一家指甲彩繪店時,發現店中使用的指甲筆,和毛筆結構類似。

「硬著頭皮,拿著名片,進門和老闆商洽」林昌隆說,萬事起頭難,首次就被拒絕,但不願就此放棄,登門第3次後,指甲彩繪店老闆願意接受。

「這次機會,就是個敲門磚」林昌隆說,因為主動向指甲彩繪店接洽,讓毛筆產業起了新變化。

回想起當時情況,他表示,就直接把產品讓老闆試,一開始並未想到要如何把彩妝市場做大,只是單純的念頭,就是不放棄。

但從毛筆產業轉到彩妝用品的刷具市場,也不是一帆風順。林昌隆說,從毛筆轉變成刷具,除筆的外型不同,還有毛料等問題,但是遇到問題,就是解決,邊學邊做,以不斷學習的心態去做。

他笑著說,其實彩妝用品的刷具,換個角度想,也是另一種「有毛的筆」,從對毛料的認知,轉化市場到彩妝用品,但是「本質不變,型態隨著時代轉變」。

從專做毛筆的產業跳到另一種市場,林昌隆說,過程中一定會有辛苦,但就是以不斷求好的心態,在做中學習,了解問題,解決問題。

彩妝筆用在臉上,毛筆寫在紙上,除了要讓消費者認同外,相關的材質可是不能馬虎,林昌隆說,增加指甲彩繪店生意後,先以代工方式,了解刷具市場,接下來開始有創造自己品牌的想法。

但跳到另一產業可不是紙上談兵,林昌隆以不斷學習的心態,自己也去嘗試使用彩妝,了解客戶需求,他說,把工作做到最好,就是自己一貫要求。

但從無到有,如何開始進行。林昌隆說,一開始先到百貨公司設臨時櫃,打開知名度後,百貨公司希望刷具可當作贈品,漸漸建立起民眾對品牌的信任度。

熬過乾旱期後,種子開始逐漸發芽。林昌隆表示,過程中,從不懂到了解,也是經歷撞牆期,所幸有知名品牌看好,共同出產聯名商品,就連偶像劇,也曾合作過。

目前的林三益,不僅是筆墨專家,另一個以「美‧人合一」的彩妝品牌,也已打開市場知名度。林昌隆說,本質不變,兩個品牌將齊頭並行,除繼續在毛筆專業琢磨,彩妝用品的市場也會不斷力求改變。

他表示,不僅是彩妝用品的刷具,還製作專門抄經文的毛筆,與彩妝用品市場接觸後,也激發許多新構想,加入原有的毛筆市場,希望延伸本業。

回想起老店新生過程。林昌隆鼓勵年輕人,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當初就是秉持不放棄,才能踏入彩妝市場,處處留心皆學問,一定要多問多學。

他說,一開始擔任業務時,薪水很低,但要像海綿一樣不斷學習,改變心態,「蹲得越低,跳得越高,但到達高峰時,也不要忘記當初的本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黃乾成,本名黃宇立,1959年生於嘉義六腳鄉蒜東村,曾任小學校長,也曾在嘉義大學與南華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然而,在教育之外,他更是一位致力於水墨畫創作的藝術家。他說:「教育是一個真的是非常可愛的工作,可以讓我溫飽,但不會讓我成為富有的人。我們講的春風化雨,教人的一個工作是積德,但最重要的是,讓很多人成就自己。」
  • 1964年開業的美姿華攝影室,距今已一甲子的年華,隱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棟不起眼的唐樓內。老闆陳崑泉老先生(陳師傅)如今已經92歲,只要有客人預約拍攝,他就會從屯門的住家,途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長途跋涉來到香港仔店面。
  • 「我從來沒有在歐洲見過貔貅,當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影片時,就讓我印象深刻,我就嘗試去聯絡冒卓祺師傅,想跟他訂做貔貅,就這樣我跟貔貅聯繫在了一起。」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市唐人街開設武館的武術師傅Ronald Galland(江漢利)說道。去年12月,他專程攜同妻子與7名徒弟赴港拜師,親身學藝,今年8月11日,在他70歲的壽宴上,首次公開舞貔貅,將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舞貔貅文化帶到歐洲。
  • 中華文化總會今天(20日)發表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記錄台南黑糖製糖師以柴燒古法煉糖的故事,找回台灣的「甜蜜」記憶。
  • 香港彩瓷業界泰斗徐淼於2月15日辭世,享壽105歲,是港彩輩份最高、最年長的瓷繪名師。徐淼曾任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繪瓷部主任畫師,師從港彩名師謝中吾,擅長繪山水彩瓷,為道風山繪製作品無數,在雲水堂繪製圓形巨幅壁畫時已八十多歲。香港陶瓷研究會會長嚴惠蕙2月24日凌晨在該會社交媒體專頁發表悼文《追念徐淼先生》,回顧徐師傅生平。
  • 寧艾文(Evan Ning)是一名加拿大影視攝影師兼燈光師,參與拍攝了多部著名的好萊塢影視作品,包括迪士尼、華納兄弟和網飛旗下的電影。他還擔任過法輪功真相電影的攝影總監,包括《為你而來》和《永恆的五十分鐘》。艾文是一名從小修煉的法輪功學員,他是怎樣成長為才華橫溢的青年的呢?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 清晨6時半,天仍矇矇亮,在香港最南端的隱世小島上,人稱蒲台島「島主」的島民羅金樹(樹哥)已經開始駕著小艇出海捕魚,除了炎熱和惡劣天氣外,每天清晨一次,下午一次,日日如此。樹哥是土生土長的島民,一生都不願離開蒲台島去其它地方生活。今年73歲的他,身體依然健朗。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 中國第一貪江澤民家族斂財萬億;嫡孫江志成躲貓貓起家坐擁5千億資產;江志成借毒生財,涉核酸收割;江澤民死失靠山,江志成榮登殺豬榜頭號追蹤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