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25日召開「體檢財團法人醫院財務真相」記者會指出,全國40個原本應屬「非營利」的醫療財團法人醫院中,32家有盈餘,年獲利總計達233億,卻不肯花錢改善血汗,人事費反而「倒退嚕」,要求衛福部進行了解。
醫院、健保雙喊窮,醫改會分析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醫療財團法人財報發現,全國40家財團法人醫院中,長庚醫院獲利居冠,達173.95億,其次為慈濟16.14億、亞東9.95億、彰基6.37億、奇美5.46億、新光3.35億、門諾3.23億、國泰2.81億、嘉基1.96億,以及振興1.87億。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梅君表示,醫院常大喊虧損,限縮醫護人力,但全台40家屬「非營利」醫療財團法人醫院,其中32家有盈餘,比率高達8成,年獲利總計高達233億元,其中7家醫院未將盈餘充分用在醫療人事方面。
台灣醫療品質促進聯盟祕書長曾中龍指出,馬政府曾編列新台幣20億元經費,希望用於增加護理人力,但醫院代表要求將部分經費用以增加現有護理人員薪資,使院方人事成本支出下降。他說,在醫院普遍處於虧損狀態下,或許增加人力並非當務之急,但有32家獲利,院方應將盈餘優先用於改善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
醫改會表示,過去30年來,各種法人醫院的數目成長132%,吃掉健保56%的給付,外界應該對於醫院的財務有更全面了解,要求衛福部應該要設置公益監察人來審核醫院的財務流向,同時設立醫療公益基金,統籌合理分配醫院的公益盈餘,杜絕醫院以「非營利」之名,行「營利」之實。◇
(責任編輯: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