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高醫自1993年進行首例肝臟移植以來,至今已成功完成近30例移植手術,病友5年存活率達92.3%,遠高於國內87%平均值。首位接受院內肝臟移植的黃彩榕,30日與其他病友一同回高醫慶生,分享重生喜悅,並感謝醫療團隊、器官捐贈者及家人的協助與支持。高醫肝臟移植中心主任李金德表示,盼以最高規格的專業技術及設備,終身照護移植病友的健康。
黃彩榕年輕時因罹患先天性銅離子代謝不良疾病(威爾森氏症),血液中銅離子沉積於肝臟及神經系統,導致肝硬化及口齒不清、行動遲緩、手抖等症狀,最後甚至意識不清。肝臟移植成為她保命的唯一可行方法。
20年前,黃彩榕接受了肝臟移植,術後銅離子代謝恢復正常,肝硬化及神經學症狀不復存在,而且恢復正常生活、重返工作崗位。截至目前,在台灣近3千個肝臟移植病例中,她成為存活最久的肝臟移植病友之一(存活超過20年僅有千分之四病友)。
從事服飾設計、經常熬夜繪圖的沈苡楓,兩年多前因猛爆性肝炎入院就醫,多次進出醫院治療,沉痾依舊難起,她決定接受肝臟移植,考量器官來源有限,弟弟沈泰霖毅然捐出一半肝臟給姊姊。今年6月,沈苡楓順利完成手術,復癒情況良好,並已投入工作。
沈苡楓除了感謝高醫再造之恩,更對手足之愛深情感動,她說:「我是弟弟的心肝,弟弟則是我寶貝!」沈泰霖則許下心願,期待未來健保能補助器官捐贈者的手術費用,除可正向獎勵五等親活體捐肝,更可嘉惠無數為肝病所苦的患者。
高醫肝臟移植中心主任李金德表示,移植醫學是一門高科技的專業醫學,融合了外科技術、抗排斥免疫、抗微生物感染及麻醉後血液動力學變化等;而肝臟移植更涵蓋了手術前後的醫療與照護,這對肝衰竭患者及肝癌病友而言,無異是他們賴以存活,讓黑白人生變回彩色的有效療方。
國內登錄待贈器官者不少,而器官來源卻有限,台灣部分患者因此遠赴境外進行移植手術,李金德表示,肝臟移植的醫學科技門檻高,赴境外做器官移植的風險也更高。他指出 ,高醫擁有世界級的肝臟移植團隊,盼以最謹慎的態度、最高規格的專業技術及設備,完善照顧移植病友的終身健康。
與病友一同慶生之際,李金德表示,經歷 20年移植歲月,高醫有許多令人感謝與感動的故事,他期許在病友家屬及醫療團隊的努力下,下一個二十年、四十……年有更多的感謝與感動。
(責任編輯:張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