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足球app- 线上博彩全攻略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7)

堅守原則──約法三章,毫不妥協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有太多父母因為心軟,因為疼惜自己的孩子,而無法讓孩子堅守自己立下的規矩與規則,導致孩子年紀越大越難教。做父母的應該如何澈底改變這種情況?我們最好向德國父母取經,學習一點技巧。

耶誕節過後,我家對面剛搬來一個新鄰居。蓓兒太太告訴我,男主人叫弗蘭克,女主人是安妮瑪,因為弗蘭克的工作調動,所以剛從附近的城市搬過來。

接著,她又問我有沒有時間和對方一起吃個飯。在德國,和新鄰居吃飯是常見的事情,所以我答應蓓兒太太,並且約定第二天晚上一起吃飯。

第二天晚上,我們帶著禮物來到他的門前,迎接我們的除了夫妻倆,還有一個可愛的孩子。

「這是我們的孩子,叫做約克,今年四歲。約克,快過來帶客人們進去坐!」男主人見我對這個小傢伙特別感興趣,於是向我介紹。

「嗨,約克先生,謝謝你。」我主動伸出手,想和約克握手,而約克大方地伸出了手,然後把我們一行六人帶進客廳落座,為我們端來剛沖泡好的咖啡。幾個大人開始聊天,約克、弗蘭妮和欣欣三個小傢伙則一起玩。

不一會兒,安妮瑪準備好晚餐,招呼大家一起吃飯。

一聽到吃飯,約克很快地放下玩具,衝向水槽,快速地洗了手之後,又衝向了餐桌,替所有人擺好餐具。

「寶貝,你真是太棒了。」聽到爸爸的誇獎,約克以一個詭異的微笑回應。

開動之前,安妮瑪拿了一個小盤子給小約克,在小盤子裡放了一小份食物,並且非常親切地告訴他:「親愛的,這是你的食物,如果你沒有乖乖吃完,餐後甜點就沒有你的份了。」小約克點點頭。

對待孩子,有兩個原則:事先約法三章,事後毫不妥協

燭光晚餐開始了,面對美酒佳肴,大人邊吃邊閒聊,孩子們則盡情地享受晚餐。但是當晚餐吃到一半時,我發現小約克不知何時已經從餐桌上溜走了,留下才扒了幾口的食物,沒有吃完。

晚餐結束後,安妮瑪端出了巧克力冰淇淋作為餐後甜點。

小約克一看到是自己最愛吃的甜點,便伸手去拿,但是他的手很快就被打了回來。安妮瑪非常平靜地對小約克說:「親愛的,你還記得媽媽的話嗎?晚餐沒有吃完,就不能吃甜點。」

小約克自知理虧,便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給他。可是安妮瑪不為所動,只顧著招呼我們。此時,三個男人都坐在另一個角落,討論最近的股市走向,完全沒有注意到這裡發生的事。

「安妮瑪,妳為什麼不給小約克一點呢?他只是個孩子,沒必要這麼認真吧?」我忍不住問道。
「是啊,媽媽,我還只是個孩子呢!」小約克見到有人幫腔,便壯著膽子大聲喊了出來。

「王太太,這是我們家的規矩,他不能打破。沒有吃完飯就沒有甜點,這是規矩。」安妮瑪微笑著回答我。

小約克眼見沒有任何希望,悶悶不樂地躲到角落去玩玩具了,甚至沒有和弗蘭妮、欣欣打聲招呼。
「安妮瑪,我想知道妳為什麼要這樣對孩子?我的意思是,這麼嚴厲對待孩子有什麼好處呢?」我小心翼翼地問,畢竟今天是第一次見面,我可不想因為孩子的事情和他們家鬧翻。

「孩子是會得寸進尺的。如果妳今天答應他吃甜點,那麼下次妳再要求他吃完飯就很難了。」

「王太太,安妮瑪做得很對,她真是一個瞭解孩子的母親。」蓓兒太太也發表自己的意見。

「對待孩子,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否則,妳以後說什麼,孩子都不會聽妳的。」安妮瑪趁機向我解釋。

「哦,原來是這樣!」我假裝理解安妮瑪的做法,緩和當時的氣氛。不久之後,我就示意蓓兒太太該回去了,於是大家起身告辭,回到家中。

教養鐵規則38: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會遵守規則

「拜訪弗蘭克一家,最讓我震撼的不是他們『殘忍』地對待孩子,而是他們對於規則的堅守。」
出了弗蘭克家,我與房東太太聊起天來。

「即便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也不允許他打破規則。如果他有這種想法,就要『殘忍』地對待他,讓他打消想法,嚴守規則。」

「唉,我知道有許多父母雖然也意識到規則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卻常因為一時心軟或者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而無法讓孩子堅守規則。既然父母不能言行一致,孩子當然難以堅守規則!比如說好不准孩子吃甜點,在孩子的哭鬧、旁人的勸阻之下,就會心軟,讓孩子吃甜點。」

「這樣可不行,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認為:只要我哭鬧,只要有人幫我說話,我就能吃到甜點,就能打破規則。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得寸進尺,最後的結果是孩子不守規則,為所欲為。」

「難道你們真的捨得看著孩子餓肚子嗎?」我問蓓兒太太。

蓓兒太太說:「當然也會不捨得!可是,妳要知道,如果父母自己先違背原則,那麼教育孩子就會一次比一次難。」

我又半開玩笑地問蓓兒太太:「道理我懂,但是難道妳不怕孩子跟妳嘔氣,或是長大後留下『遭受父母虐待』的心理陰影?」

「不會的。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也是這麼教育我們。當時我們也曾抱怨父母,不過,長大之後,就會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從而理解父母的行為……」蓓兒太太說:「其實,教養小孩並不難,難的是父母親本身是否可以堅守原則,這是對於父母『意志力』的考驗!」

─ ─摘自:《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野人出版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父母總是有意無意地幫助孩子推卸責任,使得孩子無法正確面對自己的行為,無法主動承擔該負的責任。關於這一點,我們要向德國父母學習,看看他們如何從小幫助孩子培養責任心。
  • 許多孩子很不守時,說好九點整睡覺,卻總是拖到十點才上床;說好五點開始寫作業,卻因為貪玩而拖到六點。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不守時的情況?通常是父母自己在這方面沒有做好,為孩子樹立了壞榜樣。
  • 孩子調皮的時候是否應該體罰?在許多家長的心目中,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話題。孩子真的能夠在「賞識教育」中健康地成長嗎?對孩子進行一些體罰的行為就是落伍的教育方式嗎?不如看看德國父母是怎麼做的。
  • 對於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華人家長分成兩個極端:若非覺得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就是覺得孩子很好,毫無缺點。這兩種極端的看法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在這方面,德國家長的做法是肯定孩子的優點,檢討孩子的不足,鼓勵孩子改進。
  • 很多父母喜歡幫孩子準備好一切,不讓孩子自己動手,甚至不給孩子動手的機會。父母包辦一切的後果就是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會做,離開了父母,根本無法生存。一旦遇到什麼困難挫折,就會一蹶不振,因為他們缺乏面對挫折、克服困難的經驗。這是很可悲的,也是危險的。
  • 「自己能做的事情,為什麼要別人幫你做呢?」這是德國人普遍的觀念。在德國人看來,故意讓別人幫忙是一種不守規矩的表現,是一種推卸責任的意識。正是因為德國孩子堅守這種觀念,所以他們自己動手的能力才會比較強。
  • 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過BN(O)簽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移居英國,當中家長最為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許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移民英國的港爸Gordon Lam,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來到英國讀中學,即將升讀大學,究竟他們需負擔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樣應對龐大的教育支出呢?
  • 為何小孩曾經那麼乖巧可愛,長成青少年卻完全變個人?愛唱反調、愛理不理,甚至突然一句話就暴怒!完全不知該怎麼相處?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