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1月31日訊】美國康州紐鎮(Newtown)Sandy Hook小學槍擊事件,某些媒體以兇手患有「亞斯伯格症」為名作為標題,將恐怖罪行與自閉症連結起來,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種充滿誤解的無稽之談。
雖然我個人不是特教老師,但在我音樂教學經驗中曾教過四個特殊兒,其中兩位是過動兒,兩位是可愛又有點與眾不同的孩子——「亞斯伯格症」兒童。因此,我希望藉由分享自己與高功能「亞斯伯格症」者的音樂教學經驗,能幫到這些特殊兒,也能幫助學校老師及家長引導這樣特殊的孩子從他們擅長的領域發展出來,孩子的前途及學習成果將會無可限量,將來可能會是很棒的音樂家、科學家或是數學家。家長與老師都不應對他們放棄。
●求知備課,尋找最佳教學方法
首先,我想對「亞斯伯格症」做一個簡單的註解。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是自閉症的亞型,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的一種,主要是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學習與生活適應困難。自閉症的主要特質是「人際互動困難」、「語言溝通困難」與「特殊╱過度執著的行為」。而自閉症亞型的亞斯伯格患者在人際互動上較主動,但技巧差;語言發展大致正常,但不擅於社交溝通;同時對特殊興趣的投入程度非常高。
我教導過的兩位「亞斯伯格症」患者是屬高功能者(亦即是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比一般人高或接近或非常專注於他們喜愛的事物),而其他兩位過動兒智力則是屬較中等的。我堅信教學相長,不論教導什麼樣的學生,我都希望能發掘他們的對音樂喜好的特質,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講到教導這兩個「亞斯伯格症」孩子,對我的教學生涯除了是個挑戰,也是自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教得越多,就覺得自己越渺小。由於對自閉症患了解不多,在教導這兩位孩子時,費了更多的心思來備課,我閱讀了一些相關書籍,上網查找大量資料和找方法,希望自己能提供有效又有趣的方法來讓他們喜歡學習。
從眾多書籍中我看到自閉症患者的特殊思考方式,一般來說有三種分類:第一是視像式思考/以影像式的真實圖像來思考(Visual thinking);第二則是音樂性和數理性的形態化思考(Musical and Mathematical pattern thinking);最後則是語文式思考(Word thinking)。但因為自閉症的變異性很大,思考方式也有可能綜合以上其兩種或全部,如能理解這三種方式,在音樂或其他方面的教導也會容易些,而教學的策略與方針就可因這些孩子的特長來做調整與改變。
●經驗分享:四種特殊互動音樂遊戲
在我這兩個學生個案中,一個約九歲大而另一個五歲多,兩位孩子都是對音樂有興趣的高功能自閉症患者,一個是較偏向於視像式思考(Visual Thinking),另一位是較綜合性,但主要以形態化思考。在教導兩個孩子音樂時,我常常交替不同的教法,由於九歲的孩子懂得較多,有時可朝分析的方式講解;年紀小點的,我著重於動作及圖像較多。因兩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如果遇到太抽象或太字面的定義,我就改成以畫圖或肢體動作來說明以增加他們對事物的了解與印象。有時這些動作需反覆帶領直到他們能了解並表現出來。所以在此我歸納出幾項適合與他們互動的音樂遊戲。
◆第一:唸謠帶動唱
由於兩位孩子是華人,家裡講正統國語,再加上兩位都有上中文學校或私下學中文,學校和家長會教導一些唐詩,因此我就以唐詩來吟誦並帶一些簡易的動作來教導他們對字面的了解及有節奏式的押韻,目的是來啟發他們對稱的樂句觀念。唐詩中的五言和七言絕句,都是相當好的教學題材。英文歌曲中也可見此情形並可截錄當教材,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或是「Yankee Doodle」等,皆是很好的練習題材。
一般開始前,我會帶他們唸幾次詩句,並稍加解釋一番,之後加入一些容易比劃的動作來增加他們對此詩的印象。接著要他們跟著我一起唸詩做動作,每次我都會給一份講義讓他們回家與家長練習。如果有他們倆都知道的唐詩,我會請他們朗誦,之後引導他們自創動作。通常他們的創造力都非常的好,讓我嘖嘖稱奇。而正向的讚美也使得他們倆自信且得意。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我覺得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第二:聆聽地圖
地圖的聆聽方式可分為兩種,一是Formal Map;二是Figural Map。兩種是以圖像和動作來輔助音樂欣賞的教學理念,只是前者是屬於在紙上顯現出容易跟隨音樂的圖案,就如一般大家所知的地圖,有著易找及易跟隨的符號,是較視覺性的輔助;而後者是以動作或創意來跟隨聆聽的音樂,是較動覺性方面的輔助,兩種都有其好處,其訓練及強調的事物皆有所不同,第一種是在建立對音樂織度結構概念,而另一種則是聲響結構概念。
這部分的教學曾在我之前的文章〈帶兒子認識音樂聆賞的地圖〉中詳述,在此不再贅敘。
◆第三:節奏的律動
對這兩個孩子進行節奏的訓練,我喜歡讓他們從模仿開始。除了以手拍出節奏的訓練外,我更喜歡讓他們全身動起來,所以我讓他們做腳步的律動。首先我會選一首耳熟能詳的曲子來訓練他們的節奏,如大家所熟知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我先以鋼琴彈奏一小節,他們接著以左右腳平均走出我剛才右手彈出的旋律,在他們走時我會先以伴奏(無右手的旋律)來輔助他們走路的腳步,這就是所謂的卡農(Canon),目的是來讓他們形成對節奏的概念。我以「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來訓練他們四分音符的平均度,等他們熟悉這種穩定的拍子後,我就開始要他們做真正的「卡農」訓練,意即我先彈一小節的旋律,緊接著換他們的腳以左右交替的動作加入我彈過的旋律,而此時我不再替他們伴奏額外的一小節,所以當他們走第一小節時,我已在彈第二小節;當我彈第三小節,他們在走第二小節,此方式以此類推。這種方法可同時訓練聽力和記憶力的集中。
而我又以鈴木小提琴教學法的方式將「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擴展至八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三連音、十六分音符等不同的節奏及音值,以左右腳交替平均走步到跳、頓、長短腳步或快步走等,等這一切訓練都有一定成果展出,曲子的難度就可以綜合所有不同的節奏來讓訓練更接近實際樂曲且更具變化。甚至等訓練走到高階段,還可以手腳互換以其中一個打固定拍,另一個做節奏變化。孩子通常都非常喜歡這個訓練,整堂課下來有時還會讓他們汗流浹背,他們的笑容則是給我最好的禮物了。
這個訓練有時我也會換成打鼓或響版等不同聲音的打擊樂器來增添他們對聲音的變化,這種訓練比起枯燥的節拍器練習要來得有趣,而且還兼具運動的部分,非常適合所有的孩子學習。這不但可訓練大肌肉的發展,還可訓練左、右腦、記憶力、專注力、聆聽力等,是從小孩到大人都可以做的遊戲訓練。
◆第四 : 音名的視覺與聽覺強化
當我教導孩子學習音符名稱時,我喜歡以各式各樣的貼紙貼在五線譜上,如同教英文「C for Cat」一樣,我只是以貓咪的貼紙貼在C音的位置,如果能發現孩子喜歡的東西,會較能增強記憶。有時我會以編句子或單字的方式來教導記誦,如教導高音譜號的線上音符,從第一線到第五線的EGBDF五個音,我會以「Every Good Boy Does Fine」來做為記誦口訣,間上音FACE我則以單字來教導。低音譜號的五個線上音GBDFA,我會以「Good Boy Does Fine Always」的口訣來強化記憶,四個間上音ACEG,我則會以「All Cows Eat Grass」來加強。當然如果學生能想出更好、更有趣的口訣,我也?對歡迎並採用。
●感恩與小天使相遇
創意教學及方法是可以改變、增加和變化的,而上述所提出的四個方法,只能算是鳳麟一角,但我一直深信,不管是怎樣的孩子,都一定有一個適合他的方法,所以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讀自幼患有亞斯伯格症的美國動物科學家、畜牧學博士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的書《我看世界的方法跟你不一樣:給自閉症家庭的實用指南》中,作者不斷的強調:「最有效的教學策略,是以孩子的特長為基礎,並且訴諸他們的思考模式。」她又說:「好的老師要能了解,也要能讓孩子學到東西,教學方式一定要配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她的這些話讓我感觸很深,因為不光是在自閉兒身上,一般孩童也會面臨到這樣的問題。但我想說的是,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要因自閉症標籤而低估孩子的潛能,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只要秉著永不放棄,總會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所以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才會說:「把目光放在人身上,而非標籤上。」
我真心感謝老天讓我與這些小天使相遇,他們教會了我如何更有創意性的思考,也更堅定了我教學理念與態度,而渺小的我,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本文作者沈亮寬來自臺灣,Nyack college講師。專業長笛演奏,並有22年教學經驗。2007年取得皇后學院音樂教育文憑,2007取得紐約州教育證照,1998年紐約大學音樂演奏碩士。曾獲紐約器樂傑出成就獎、西方凱斯儲備大學甘迺迪音樂創意獎、臺灣長笛演奏成人組冠軍。
(責任編輯:索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