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9月23日訊】悠悠是個5歲的乖寶寶,在家時媽媽總是表揚和鼓勵她,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飯,媽媽當著其他媽媽的面,表揚悠悠吃飯不但不挑食,而且吃得很快。沒想到一旁的悠悠卻沒有顯露出高興的神態,而是有點惶恐,因為他在幼兒園吃飯時總是落在別的小朋友後面。悠悠媽媽的誇張的表揚和誇獎,對孩子來說造成了一種壓力,讓她心情沉重。其實,具體、恰如其分並且舉重若輕的表揚,會使孩子感到受肯定,又明白還要努力。同時還可以讓他們懂得適當的內斂和含蓄也是一種美。
苗苗的媽媽對鼓勵式教育孩子一度表示懷疑,因為她曾經對孩子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表揚一下:「真棒!」而慢慢她發現苗苗對媽媽這句口頭禪無動於衷了,也沒有任何激勵作用。其實,不是這種鼓勵表揚不對,而在於她千篇一律的沒有任何新意的表揚,使得孩子對它越來越沒有感覺。表揚要多涉及細節,譬如對孩子說:「瞧你畫的月亮,邊上還有一片雲,真的很像夜晚的天空!」這會讓孩子從媽媽的表揚中瞭解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媽媽對文文說:我們一起玩串珠子遊戲,好嗎?文文高興極了: 「好!好!」因為這是她最拿手的遊戲。果然文文很快就串好了手中的那顆珠子。「真棒呀,能那麼快串好!」然而文文卻對媽媽的表揚流露出失落的表情。也許是媽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所以表揚並沒有讓孩子快樂。對孩子早就學會的串珠子,媽媽還顯得很驚訝地「誇獎」他,孩子聽後能不失望嗎?:
可可媽媽對女兒常常表揚掛在嘴上,所以樂得可可每天就像只小喜鵲,不時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已經做了這個」「媽媽我又做了那個」,然後期待著媽媽的誇獎。孩子已經對表揚之詞產生了依賴,她做事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向媽媽邀功。如果媽媽有一次沒有像往常那樣對她讚揚有加,就會因此而失落。父母應該適當地壓抑一下自己表揚的衝動,讓表揚變得更加可貴。
*一些媽媽們總結出來的表揚小技巧
藉助肢體語言:如4歲的孩子自己把玩具收進箱子裡,在用語言表揚的同時,可以用手拍拍他的後背或者撫摸一下他的小腦袋,讓孩子感覺父母的愛、讚許和鼓勵。
用獎勵代表揚:與其誇孩子畫得好,不如把畫貼在房門上。
表揚時找不足:為讓表揚更客觀,在表揚的同時,用最溫和的語言給孩子再提個更好的建議,幫助孩子獲得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