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官网 - App Store

仙人橋與山人廟

翔龍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安徽省明光市有嘉山,在中嘉山東麓有一天然石橋,被稱作仙人橋,橋旁曾有一廟,被稱作山人廟。

最高海拔332米的嘉山算不得雄偉,卻清秀。在《安徽省志稿》記述嘉山舊貌:「……雙峰挺峙、有巨石橫亙如橋其下廣數丈,內有石床石凳,可以坐臥,每逢大雨,石梁上瀑布奔瀉如簾。」其中的「巨石橫亙如橋」說的就是「仙人橋」。

一巨大拱形橫石跨於兩豎石之上而形成的天然石橋,高約3米,跨度約8米,一條山澗清泉從山上流下彙入鯰魚窪(今明光分山嶺水庫),遇豐水期,澗水從橫石上飛流而過會形成瀑布,石橋兩側綠樹茂密,恰逢落日餘暉處於山角之時,更顯此處景色怡人、氣勢壯觀、美如仙境。

相傳,古時在石門曾有一位白髮道長。一日,白髮道長不知何故關閉了石門來到了人煙稀少、自然景色絕好的中嘉山,選擇修煉之地。幾日後白髮道長終於選中了仙人橋,並添置了石床、石桌、石凳。白髮道長是位善人,每逢修煉之餘喜歡將路過的樵夫、獵人、農夫請到石橋洞中喝水、休息。

一日,一位進山的樵夫打柴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便急忙來找白髮道長幫忙,可是,樵夫還沒走到石橋洞便渾身打顫地栽倒在山澗邊,白髮道長發現後連忙將樵夫扶入石橋洞中躺下,自己則運氣發功為其治傷,當黑紫色的毒血被排出來後,白髮道長又從一個葫蘆裏倒出一粒黑色藥丸給樵夫服下。

樵夫問道長是不是郎中,道長搖搖頭,用手蘸水在石桌上寫下「山人」兩個字,寫好後又用手擦去了一半。樵夫下山回到家後就把所遇之事講給村裏人聽,有個識字的聰明人琢磨了很久終於明白了:山人應是「仙」字,寫好後又擦去了一半,分明說是個修煉的半「仙」呀!

從此以後,村裏常會有人去找白髮道長醫病,凡去醫病的人都滿意而歸,就連一個失明多年的瞎子也被白髮道長給醫治好了。白髮道長治病從來不收金銀、不收禮物,後來白髮道長修煉得道而成仙飛天了。

村裏人感激白髮道長治病救命之恩,便捐資在石橋旁修建了一座廟,取名叫做「山人廟」,人們按白髮道長的身形相貌在廟裏塑了一尊神像,凡來求白髮道長治病驅邪的都會在廟裏敬香磕頭,人們常能看見每逢初一、十五時白髮道長會顯靈為百姓排憂解難。

千百年後,山人廟早已失去了蹤影,人們為了紀念白髮道長,便把這座石橋叫著:「仙人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舜帝是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堯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領職位,並把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舜為首領時,開創了上古時期政通人和的局面。
  • 史書記載,張果老確有其人。唐代的時候居住在恆州中條山,自稱已經有好幾百歲了。
  • 黃帝之子昌意的第三個兒子悃,遷居北土,受封到東北方的大鮮卑山,也就是今天的大興安嶺北部與內蒙呼倫貝爾一帶。從此他統治的人民便以鮮卑為號,漸漸發展成為鮮卑族。
  • 五千年的中華神傳文化,不僅奠定了人類應具有的道德準則與生活規範,同時展現了大千蒼穹多彩的面貌;「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更揭示了天上、人間對應的玄奇。
  • 當年,炎帝神農翻山越嶺千辛萬苦來到這裡,尋找史前人類賴以生存的一種植物,而水草豐腴的嘉禾盆地正是適合種植這種植物的天賜寶地...
  • (大紀元記者辛菲綜合報導)仙子婀娜蓮步輕,秀雅尊貴綻華英,行雲流水韻無形,神在舞中形在心,鳳舞九霄舊塵盡,妙手飛花玉宇清,天幕浩浩千重境,大戲悠悠萬古明。
  • 他看見一棵大薯藥,就往下挖了幾丈深,發現大薯藥的根漸漸粗大如甕。他不停地往下挖,挖到五、六丈深時,土下陷不止。陷至十丈深時,他掉進坑裡沒法脫身。他仰視洞口,僅星星大小,心想自己必死無疑。
  • 老子,又名老君、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一說是李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即管理藏書的史官。
  • 松潘古城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始建於唐朝,完工於明朝。古稱松州,因唐籌建時,當地長滿參天松柏而得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