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信誉 好的博彩平台

這樣教,小皇帝變成好孩子(1)

正確的親子教養態度
麥可.溫特霍夫 譯/王泰智、沈惠珠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父母的直覺式教育:孩子就是孩子

直覺式教育的關係模式認為「孩子就是孩子」,這是大約二十五年前成人談到孩子時的理念。此一模式的親子相處架構是,承認成人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權力差異,不論私人層面還是社會層面皆然。

這種差異的存在對雙方都有好處。孩子需要它,以便能健康地成長和體驗呵護;對成人來說,則是一種美好的經歷,那是受到一個小生命信賴的感覺。然而現今看待孩子存在截然不同的關係模式,直覺式教育在目前的討論中受到忽略或排斥。總之,這是成人和孩子雙贏的模式。

然而,成人遵循「孩子就是孩子」的模式時,卻是無意識的,但他明白自己做為一個成熟的個體,在一個發展未成熟的生命(孩子)面前,應該承擔起使其同樣成熟的責任。但我們不能把這種直覺行動,與對孩子行為的反射性反應混為一談。我們在此描繪的是,在孩子面前,成人必須保持隨時為孩子指引方向的態度,而不是用嚴厲或突如其來的行為帶給孩子傷害。

劃定行為界限,更要劃清孩子與成人的心理界限!

在教育問題中,受到熱烈討論的議題是「劃定界限」。一般認為父母、幼教人員和老師應該不斷為孩子劃定界限,告訴他們:「到此為止,不要再超過了!」這在平常與孩子相處時是必要的,卻也偏離了主題。

我們想讓孩子身心發展健全,就不該為孩子設定界限,而是應該劃清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界限,就像對待其他成人那樣。雖然我們沒有察覺,卻每天都在這麼做。如果我們都要逐一回應每天可能發生的挑釁事件,那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在我們眼裡,行為不當的人都會讓我們覺得反感,直接誘發我們的反應。但我們通常不會這麼衝動,因為我們某種程度上具備「把外人當外人」的概念。我們將這些人視為我們之外的人,因此認定只有我們願意時,才需要去理會他們,因此我們不會主動為這些人設定任何界限。如果有人試圖辱罵我,我不會因此走到他面前,告訴他「到此為止,不要再超過了!」而是會直接漠視對方的行為,因為那根本不關我的事。為別人劃定界限和為自己與對方之間劃清界限,有很大的區別,但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充分理解這一點。

成人與孩子建立關係的過程中,有責任為自己和孩子之間劃出一道無形的隔離線。成人要把自己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把孩子置於另一個平臺上。在二十年前,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需要特別強調,然而這正是今日形勢發展的悲劇。

原則上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而且是父母和其他從事和孩子相關事務工作的成人的普遍工作。然而,如果現實情況確實如此發展,我就沒必要寫這本書了。

多年的工作經驗讓我體認到,這種原為正常的狀況已不復存在,因而促使我把這項論點提出來討論。

成人應該與孩子劃清界限,事實上是一種回歸。我不是指重返權威式教育,而是要回歸直覺式教育。

─ ─摘自:《這樣教,小皇帝變成好孩子》野人出版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