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娱乐城论坛 - App Store shouye
身心障礙

開發0歲極早療育 遲緩兒進步快

【大紀元2012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台灣開發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近30年,各縣市也都設有3-6歲早期療育機構。但0-3歲遲緩嬰幼兒卻尚未建立完整服務,瑪利亞社福基金會與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共組團隊發展實驗方案,並提出「家庭化中心式極早期療育服務模式」。28日國際研討會中,邀請美國早療專家學者分享成果,有近300位學界、早療機構、家長組織等團體參加。

瑪利亞基金會創辦人莊宏達小兒專科醫師表示:「嬰幼兒的機能發展有3個關鍵期,第一是懷孕期、第二是2歲前的大腦發育75%關鍵期、第三是3歲到5歲的日常生活機能發展期。」若是能掌握2歲以前提供醫療復健與教育,成效將是3歲以後治療的百倍已上。

莊宏達醫師創辦「瑪利寶寶啟蒙中心」近3年也累積了初步經驗,他說,家長要掌握黃金療育期、而啟蒙中心將整合醫療團隊,接著走入家中進行訪視,但最重要的是家長要自我成長,為小寶寶營造20小時以上的療育環境,這將帶來極大的效果。

「如果生了特殊小孩可以接受嗎?」何媽媽發現德德4個月時肢體動作發展似乎比雙胞胎的哥哥慢了3個月,直到6個月大,被帶到復健科兒童發展門診,發現德德因腦部萎縮導致發展遲緩,在家人的支持下邁向復建之路。

德德1歲時轉進「瑪利寶寶啟蒙中心」,從原本的呆滯眼神、鮮少與人互動、只會翻身且無口語能力,到現在德德不但學會爬行,還可以扶著東西走路,甚至會叫媽媽。一路走來,何媽媽也鼓勵說,若遇到不一樣的孩子,不要拒絕接受事實,更不要相信「大雞慢啼」的說法,反而是要保持警覺性,把握黃金時間,接受醫師治療。

(責任編輯:羅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