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巴爾德 思索人生中場
6月不僅是一年當中時序變換的中場,也是許多畢業生、求職者轉換跑道的季節,走在熙來攘往的街上、轉開電視,都能感受到希望、無助與徬徨交雜的氛圍;這時我們不妨把心境暫時交給音樂,或許從中就能得到些許解放和靈感。
巴爾德音樂學院管弦樂在年中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的音樂會,演出莫札特的降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K.365與馬勒第五號交響曲,該場音樂會所安排的兩首曲目深具巧思。
莫札特的逆向創作
莫札特創作這首雙鋼琴協奏曲前,剛結束了約一年半的曼漢與巴黎之旅,當時正值失戀、在巴黎求職不順、又遭受喪母之痛。在生活抨擊下,他最後還是選擇回歸到最熟悉的故鄉,這時他在創作上也有臻於圓熟的理念。
莫札特在人生窮困潦倒的時候,逆向創作歡愉的降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各樂章中第一鋼琴與第二鋼琴輪流對話,這是回顧,也是對未來展望的鋪陳;數段裝飾痕跡,見證這趟異國旅途對莫札特的啟發,讓他在困境夾縫中不放棄扎根、新生。
馬勒的豁達與希望
馬勒在第五號交響曲創作期間,正逢健康狀況不佳、樂團繁重事務讓他心力交瘁。第一樂章「送葬進行曲」暗示著混亂與顛簸,頹廢的氛圍漫延到第二樂章;不過無止境的失落情緒終究會散去,法國號在前兩個樂章,晦暗、浩空的聲響中劃出一道曙光;如夜曲般的第四樂章讓人開始整頓、療癒心緒,而第五樂章則充滿著豁達與希望,對於未來懷抱著蓄勢待發的積極態度往前邁進。
這兩首樂曲彷彿歷經一場狂風暴雨,展現出莫札特與馬勒突破陰鬱、走向光明。旋律如晚霞般有深刻的層次感,粒粒音符也如洗滌後的星光,格外清澈透亮。這兩首樂曲是莫札特與馬勒兩人,在音樂生涯、人生中的重要分水嶺。
他們各自展露出最真誠的性情和智慧,坦然面對窘境;我們甚至不難發現,這兩首樂曲裡都摻雜著對身旁親人的情意,告訴聽者,轉捩點也許是讓我們在岔路中試著找回人生的某個原點,而這原點可能只近在咫尺,並非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