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9日電)誠品畫廊今天起至7月8日展出藝術家連建興「擬像風景」個展,這次是連建興的第17次個展,作品歷時4年準備而成,具有人文省思,繪出社會變遷樣貌。
1962年出生的連建興,在基隆成長的經驗中,看見了漁民因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蕭條,及週邊的金、銅、煤等傳統工業因礦脈開採的資源枯竭,這些使得昔日興盛的產業日漸凋零或關閉棄置、繁華落盡。
在連建興持續的田野紀實與探尋中,目睹造船廠及礦場的頹廢、敗壞,經歷物換星移,對他而言,呈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地景荒廢魅力。
這樣的地景魅力,蘊含了無數的場所語言與精神意涵,因而成為連建興畫作中的重要背景,他將空間結構予以重新建構成新的故事,在原有的場景元素加入了一些玄想與造境,甚至有些是時空錯置、虛構與捏造的未來廢墟。
連建興喜歡天馬行空的遙想與自由神往,將遺跡視為創作的符號,並在畫作中注入他對各種環保、生態議題的關心。
連建興表示,季節性的溫差變替,地文植物的氣味,以及特殊營造的人文空間,一起融合發酵到了圖像的記憶裡,牽動心理情愫,激起他重新繪畫創作的勞動慾望,像是品味陳年高粱酒般地薰醉與幻夢。
連建興走訪北台灣的基隆、北宜等地的農、工、漁、礦有特定場所精神意義的場域,感受產業變遷,社會結構改變的繁華與沒落,傳統與革新間的衝突省思,以及環境生態過度開發的危機意識覺醒,連建興希望作品激發人們對土地、文化的歸屬認同,再造及還以土地原有的尊容與光彩。
連建興「擬像風景」個展今天起至7月8日在誠品畫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