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5日電)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數據,台灣近年碳排量從2009年開始呈正成長,2011年初估碳排量達2.617億噸,其中主要增加的是「能源部門」、「工業部門」和「運輸部門」。
「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今天上午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召開,攸關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議題,備受各界關注。
內政部長李鴻源於專題報告「災害、維生基礎設施、土地利用、海岸」中指出,國際間推出「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要求企業揭露年度製造多少碳排放量,彰顯企業責任。
李鴻源說,去年台灣已有63家企業被要求「碳揭露」,包括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李鴻源指出,過去20多年來,溫室氣體排放以每年4.2%速度增加,2010年占全球總排放量0.65%,台灣每人每年碳排約11噸,若以法國碳稅試算,預估2025年時台灣恐怕需向國際繳納碳稅達新台幣1427億元。
近2年來,在政府大聲疾呼節能減碳的口號下,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最新碳排量統計,全國整體碳排量卻是增加的,2009年整體碳排量為2.395億噸,2010年整體碳排量為2.544億噸(增加6.2%),2011年初估整體碳排量為2.617億噸(增加2.9%)。
其中主要增加為「能源部門」、「工業部門」和「運輸部門」,有明確減少者為「農業部門」和「住宅部門」。
對於這項結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沈世宏解釋,「台電增加火力發電比例」是「能源部門」碳排量增加原因之一;「工業部門」碳排量雖增加,但能源使用效率則有提高,每單位GDP(國內生產毛額)產值排碳量平均每年減少3.36%;「運輸部門」碳排量增加則因國民旅遊增加;「住宅部門」碳排減少,是政府鼓勵民眾節能減碳,並推出電價折扣有顯著成效。
對於「能源部門」和「工業部門」碳排量增加因應作法,沈世宏說,目前環保署已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以空污法納入規範,盼未來能推動抽蓄水力發電,作為推動再生能源主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