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高雄市環保局 30日再度提出「事業氣候變遷調適費徵收自治條例」,交付市議會審查,新版條例取消罰則,並納入公務預算接受議會監督,希望能爭取議會支持通過。對此,多數議員主張應提供討論審議空間,而反對者仍對其適法性存有疑慮,最後由議長許崑源裁示同意付委,但他強調,委員會若未達成共識,仍不會三讀。
高雄市為工業重鎮,人均排碳量年22噸,為全台均值的2倍,更高出全球5倍之多。為降低高排碳所帶來的衝擊,市府規劃針對高雄市排碳量超過一萬噸的企業,課徵調適費用,每噸徵收15元,專款將挹注於節能減碳用途,預計第一年可徵9億元。法案一旦通過上路,高市將成為全台首開徵收碳費的城市。
國民黨議員:恐引發反商誤解
「調適費徵收自治條例」今天在議會再度引發討論,國民黨籍市議員陳麗娜、陳美雅、劉德林及李雅靜等皆持保留態度,陳麗娜認為應先釐清法令的適法性;陳美雅則建議暫先擱置,等市府召開公聽會取得共識後,再決定是否付委;劉德林也認為立法的爭議仍大,若強行上路,勢必引發反商的誤解;李雅靜則認為易造成企業被重覆課稅的隱憂。
民進黨議員:企業要重視環保
親民黨籍市議員吳益政支持法案付委討論,強調交付討論是重要的過程,唯有擴大討論才能讓大家正視問題。無黨籍市議員黃石龍說,高雄市是工業城市,這樣的問題只有在重汙染的城市,自發性討論發起才有意義。林園區市議員韓賜村也不滿林園石化區的高汙染,主張加速立法。
民進黨籍高市議員張豐藤、蕭永達、李喬如和康裕成都支持付委。張豐藤說,高雄市為全台最大排碳城市,不能放任排碳大戶汙染環境。蕭永達及李喬如認為,站在捍衛市民權益的立場,應該支持付委。康裕成說,付委並非反商,而是藉此要求企業更重視環保。
中鋼、台電、中油可能被徵收
經協商後,最後由許崑源裁示付委,他表示,經過議員審慎討論,雖同意交付審查,但市府仍應重視法令適法的問題,並且不能造成一頭牛剝二層皮的情形,避免引發反商的爭議。屆時委員會若未達成共識,仍不會三讀。
市府法制局長許銘春表示,調適費係屬特別公課的一項,適法性無虞,一旦議會審議通過,市府就會依法公告,並行文行政院備查。環保局長李穆生說,調適費一旦上路,可望強制業者改善汙染排放量,未來可能被徵收的企業,以國公營事業單位居多,包括中鋼、台電、中油等。◇
(責任編輯:張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