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詩經

古詩選讀:《詩經》蒹葭

蒹葭

蒹葭(1)蒼蒼(2),白露為霜(3)。所謂(4)伊人(5),在水一方(6)。

溯洄從之(7),道阻且長(8);溯游(9)從之,宛在水中央(10)。

蒹葭淒淒(11),白露未晞(12)。所謂伊人,在水之湄(13)。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14);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15)。

蒹葭采采(16),白露未已(17)。所謂伊人,在水之涘(18)。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9);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20)。

注釋

1. 蒹葭:蒹,音堅,荻葦;葭,音家,蘆葦;都是多年生水草。

2. 蒼蒼:毛傳:「盛也。」蒼蒼是深青色,這裡是指因茂盛而造成的深青的顏色。

3. 白露為霜:陳奐《傳疏》:「白露為霜,乃在九月已後。」

4. 所謂:常常說起的,即思念、思慕之意。

5. 伊人:猶言「那個人」。伊,是、此,指示代詞。

6. 在水一方:馬瑞辰《通釋》:「方、旁古通用,一方即一旁也。」在水一方,就是說「在水的另一邊」。

7. 溯:音訴。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游走都叫溯;此句的「溯」,從下文的「道阻且長」來看,應指在陸上傍水走向上游。洄,曲折盤旋的水道。溯洄,逆流而上。從,接近。

8. 道阻且長:阻,險阻,指道路上障礙很多;長,遙遠。

9. 溯游:順流而行。游,同流,指直流的水道。

10. 宛在水中央:宛,宛然、好像。水中央,水之中。馬瑞辰認為央、旁義通,水中央即水之旁,亦可參。從以上四句見出伊人所在的地點,似是一條曲水和一條直流相交之處。詩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見伊人在曲水的彼方,好像被水包圍著;如走向曲水的上游,雖然可繞到伊人所在的地方,但道路艱難而且遙遠。

11. 淒淒:毛傳:「猶蒼蒼也。」《釋文》:「淒,本亦作萋。」萋萋,茂盛的樣子。

12. 晞:乾。

13. 湄:水草交接之處,即岸邊。

14. 躋:音基,毛傳:「升也。」指上坡路。

15. 坻:音持,水中高地。

16. 采采:茂盛的樣子。

17. 未已:已,止。意味露水還沒完全乾。

18. 涘:音四,水邊。

19. 右:迂迴、彎曲。

20. 沚:水中的小沙洲。

<蒹葭賞析>

〈蒹葭〉,《詩經‧秦風》。《詩序》曰:「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也。」清‧姚際恆《詩經通論》曰:「此自是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詩。」或以為情詩,無關訪賢。

這是一首懷人的詩,「伊人」為詩人訪求之對象,至於是男是女,是情人、友人或賢者,則未可得知。詩中描寫秋天的早晨,蘆葦上的露水還沒乾,詩人前來尋訪伊人;伊人所在有流水環繞,似乎身在遠方沙洲高地之上,可望而不可及。每章開頭一、二句寫景,以下六句寫訪求伊人困難及未得之情狀。清‧方玉潤:《詩經原始》曰:「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其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叠,所謂一唱三嘆,佳者多有餘音。」姚際恆》曰:「『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兩番摹擬,所以寫其深企願見之狀,於『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覺點睛欲飛,入神之筆。」

本詩意境美好,詞句婉秀雋永,音節流轉優美。其中溯迴、溯游,以喻逆禮、順禮;逆之則不可訪得,順之則可得見。清‧王士禛讚揚其「言盡意不盡」、「令人蕭寥有遺世意」。沈德潛則以為「蒼涼瀰渺,欲即轉離。名人畫本不能到也。」王國維《人間詞話》曰:「《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秦風》十篇,多陽剛殺伐之作,唯此篇高逸,殊為難得。

參考語譯

蘆葦一片蒼蒼,白露凝結成霜。我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之旁。逆著水流去找,道路險阻漫長;順著水流去找,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一片萋萋,白露還沒全乾。我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邊上。逆著水流去找,道路險陡攀升;順著水流去找,彷彿在水中高地上。

蘆葦一片簇簇,白露還沒消失。我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旁。逆著水流去找,道路迂迴彎曲;順著水流去找,彷彿在水中沙洲上。

摘自《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提供

【古詩選讀(附吟唱光碟)】邱宜文主編 文津出版社

「誦詩三百、歌詩三百」,詩歌本 為最精煉且富音樂性之文學,古以弦歌雅樂,匡正民心。本書選錄唐以前最富代表性之詩篇,加以註釋賞析;並集合兩岸傑出音樂工作者,重譯古譜及吟唱,還原古 代笙歌吟詠之風。全書內容含古歌謠、《詩經》、《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南北朝詩作等約90首經典篇章。附錄光碟曲目選自唐《風雅十二詩譜》、明 《魏氏樂譜》、清《詩經樂譜》,及今人創作曲等,優美純淨,重現古廟堂大雅之聲。希望提供國人一份可資潛移默化,達成溫柔敦厚詩教目的之精神食糧。@

更多:古詩選讀:【樂府】白頭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