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詩經

古詩選讀:《詩經》黍離

黍離

彼黍離離(1),彼稷(2)之苗,行邁靡靡(3),中心搖搖(4)。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5)蒼天,此何人哉(6)!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曀(7)。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1. 黍:小米。離離,茂盛而分披垂下也。毛傳:「離,垂也。」

2. 稷:高粱。

3. 行邁:行也。靡靡,行步遲緩貌。

4. 中心:心中。搖搖,憂苦不安。

5. 悠悠:遠貌。

6. 此何人哉:如此境地究竟出於何人所為?

7. 曀:悲傷氣塞,哽逆不通也。

賞析

〈黍離〉是《詩經‧王風》首篇。「王」指的是王城洛邑方圓六百里之地,也就是周天子直接統轄的地區。因周室東遷後王室卑微,已與諸侯無異,但仍保持王號,故稱其地民歌為王風而非周風。按《詩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偟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宗周即鎬京,幽王時因犬戎入侵而化為灰燼,周室東遷。或以為行役者傷時之詩。今觀〈黍離〉所言沉痛之深,確不似一般行役可比,因而毛序以本詩為慨嘆故國之作,學者多無異說。

本詩以路旁黍稷起興,進而引動深刻之憂思。全篇分三章,三章複疊,僅起首二、四句作字詞之替換,並反覆吟詠其憂傷。行人所見黍稷,由「苗」轉而為「穗」,又進而成「實」,行人內心之憂思亦層層遞進,由「搖搖」而變為「如醉」,進而「如曀」。蓋重回舊地,撫今追昔,見黍稷叢生,慨嘆故都荒蕪若此,不禁心搖神失,竟致氣憤凝噎也。同時由黍稷出苗而至結實的過程,也映襯了行役者的奔波久滯,不能歸家。

本篇沉痛深刻,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蓋君子所憂,固有不出於一己所私,而以家國人民為念者;「黍離之悲」乃成表達故國哀思之成言。

參考語譯

看啊!眼前那個小米真是茂密,眼前那高粱出苗青青。

我的腳步如此沈重遲緩,我的心神搖蕩不安!

瞭解我的人,知道我心憂思沉痛,

不瞭解我的人,還以為我在追求什麼。

遙遠的蒼天啊!這一切究竟是何人所為?

看啊!眼前那個小米真是茂密,眼前那高粱已經抽穗。

我的腳步如此重緩慢,我的心思昏亂如醉酒一般!

瞭解我的人,知道我心憂思沉痛,

不瞭解我的人,還以為我在追求什麼。

遙遠的蒼天啊!這一切究竟是何人所為?

看啊!眼前那個小米真是茂密,眼前那高粱已結實一片。

我的腳步如此沈重緩慢,我的胸口哽塞難言!

瞭解我的人,知道我心憂思沉痛,

不瞭解我的人,還以為我在追求什麼。

遙遠的蒼天啊!這一切究竟是何人所為?

摘自《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提供

【古詩選讀(附吟唱光碟)】邱宜文主編 文津出版社

「誦詩三百、歌詩三百」,詩歌本 為最精煉且富音樂性之文學,古以弦歌雅樂,匡正民心。本書選錄唐以前最富代表性之詩篇,加以註釋賞析;並集合兩岸傑出音樂工作者,重譯古譜及吟唱,還原古 代笙歌吟詠之風。全書內容含古歌謠、《詩經》、《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南北朝詩作等約90首經典篇章。附錄光碟曲目選自唐《風雅十二詩譜》、明 《魏氏樂譜》、清《詩經樂譜》,及今人創作曲等,優美純淨,重現古廟堂大雅之聲。希望提供國人一份可資潛移默化,達成溫柔敦厚詩教目的之精神食糧。@

 更多:古詩選讀:《詩經》子衿

古詩選讀:《詩經》碩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