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筆記的目的是?
在教職生涯中,我常有所感觸。「父母如果能多看看孩子的筆記本該有多好」。筆記可以充分展現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況。可以看出哪個領域是孩子的強項?哪個科目又是孩子感到棘手的?孩子從日常生活中體會到什麼?但是家長往往忽視孩子的筆記本。大概是沒有適當時機吧,又或是每天生活過於忙碌。
但最主要的原因,或許是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檢查孩子的筆記。因此,這一章要談家長希望了解的「筆記的檢查方法」以及「父母檢查筆記的意義」。
除了黑板上的內容,課堂中自己的理解、同學的發言等,若一起記錄下來,也能提升學習效果。因為確實的記錄就是讀書的基本功。首先,我們要知道筆記的功能。筆記是為了「記錄」、「思考」、「練習」筆記的第一個功能是「記錄」。任何人都無法一次就牢記學習內容,多半都是透過記錄下來,反覆閱讀、思考後,才真正將知識內化。除了黑板上的內容,課堂中自己的理解、同學的發言等,若一起記錄下來,也能提升學習效果。因為確實的記錄就是讀書的基本功。
另外,也可以記錄下戶外教學、演講、座談會等聽到的內容。第二個功能是「思考」。思考可以擴展孩子發想的廣度與深度。
例如,數學應用問題以繪圖來思考,或是記錄自然課中的實驗,依照不同主題提出假設,再推演出結論。換句話說,做筆記能讓孩子透過邊寫邊思考,而找出自己的意見小學生和主張。
寫作文或讀書心得也可以增加思考的深度。
第三個功能是「練習」。算術、國字都一定要透過筆記來練習。小學生必須透過反覆練習來提升學習效果。乘法及除法計算,光靠頭腦理解是不夠的,一定得經由反覆不斷地練習才能讓孩子對數字自然反應。
完全活用筆記功能
小學生做筆記有以上三種功能。而且,三種功能可能同時存在。有時貫穿整本筆記,有時則在同一頁面出現。
比方說,一開始做筆記可能是為了「記錄」,但後來轉變成「思考」。
做筆記能讓孩子透過邊寫邊思考,而找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寫作文或讀書心得也可以增加思考的深度。以戶外教學的觀摩活動為例。老師要求孩子回到教室後記錄感想。這時候,孩子腦中可能會冒出「當時要是有問這個問題就好了!」、「我明明也想知道那件事,當時卻忘了問!」等念頭。
當孩子對事物產生了好奇心,腦中浮現各種疑問,然後開始獨立思考。
例如:「其他商店的老闆也說過,還是當地特產賣得最好。」因為回想到這件事,孩子可能開始了解商品通路的概念。有時,在課堂上學過的知識透過校外教學得到印證,孩子產生興趣後會開始自己調查、補充。諸如此類,做筆記時常見記錄交替思考,或是練習中開始思考的情況。「記錄」、「思考」、「練習」並不是三項獨立作業,而是處於流動的狀態。
─ ─摘自:《小學生100分筆記術》野人文化提供@